京沪医学专家质疑集采药疗效 「麻药不睡、血压不降」
2025-01-20 12:32
内地去年底开始采用第十批国家集采药,将原装药排除在外,大量民众在网上抱怨「无得拣」及质疑国产集采药疗效不佳。事件不断发酵,近日多名医学专家在上海「两会」提案,指集采药存在「麻药不睡、血压不降」情况,质疑药品成效。国家医保局今日表示,会调查某些集采药品质量。
所谓集采药,全称为「集中带量采购药品」,由国家或省级进行组织。可以理解为大型「团购」或「拼团」,把原来医院零散的采购,通过「打包团购」的方式直接向药品生产企业明确购买的数量,通过采取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以量换价的方式,达到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的目的。
原装药全部不中标
内地以集体采购来减低药物成本,去年12月30日公布第十批国家集采名单,结果62种涵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等疾病的药品,全部由国产仿制药中标,原装药无一入选,许多药品中标价降幅超过九成。
转用新集采药品后,大量网民抱怨,求医时只能使用疗效较低的集采药,即使自费亦难获原装药,更有人声称手术中途清醒,怀疑集采的麻醉药效果不佳所致。也有高血压患者称,过去每日只需服一粒原装降血压药便足够,改用集采药后却要服三到四片才有相同效果。
集采药质量问题,近日在瑞金医院普通外科主任郑民华、瑞金医院副院长胡伟国、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主任医生卢长林等,分别在上海或北京的「两会」提案,指出质素有问题。
郑民华表示,集采药物在价格低的情况下,药物质素不稳定,存在「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等问题,「面对如此情况医生很无奈,因为没有选择权,向上反映也没渠道」。
医保局:会联合调查药效
卢长林也提交提案,称医生普遍反映,与进口药或原研药相比,集采药疗效欠佳。卢长林举例指,原装的口服抗凝药能有效预防患者器官内出血等「卒中」发生,集采药出现「卒中」、肺栓塞的机会则较高。
国家医保局19日称,医保局高度重视集采中选药品质量,会责成相关中选企业回应临床关切。确实存在质素问题的,及时解除采购协议,变更供货企业,又称欢迎广大医务人员当好药品价格和质素问题的吹哨人。又指会联同其他相关部门,听取上海专家意见和收集相关药品数据,调查药效问题。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