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改革致人手過剩 中學助教師轉教中史
2021-02-09 00:00
高中核心科目課程與評估的優化方案日前出爐,而課時及內容減半後的通識教育科,九月起重新冠名,在中四級起推行。天水圍的天主教培聖中學,校長郭富華認同,現行的通識教育科課程內容重複,學生學習較吃力,刪減內容能減輕負擔。校方計畫每周縮減兩個課節,衍生教師轉型的問題,現時學校共六名科任教師,四人屬於專教,兩名則為兼教,他形容學校情況較「幸運」,通識教育科科主任將於三年後退休,另一名科任教師有良好中史背景,可替補另一名將退休中史科教師的工作,至於其餘教師任教新課程外,亦任教初中生活與社會科,相信能解決人手問題,「將與他們討論轉型方向。」
新課程有三分二內容與國情相關,郭富華指科主任精通國民教育,相信可協助學校順利過渡,但不會參考他校做法,製作校本教材,避免「誤觸地雷」,「以免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該校中三的跨境生何同學,將是通識教育科改革後的首批學生,他坦言現行課程內容多與本港有關,因居住內地關係,較難理解相關議題,而新課程較多國情內容,「相信新課程亦可協助港生認識及接納中國,消除偏見。」他又認為課程減半後,內容更貼近生活,而評級改為達標與不達標,亦能減輕學習壓力。
至於中文、英文及數學科,郭富華指,考慮到語文學科需長時間學習,方能掌握閱寫聽讀能力,而數學科課程實際未有減少,故暫不打算刪減課節。雖然核心科目合共釋放課時,相當於一個選修科目,但他坦言,要評估學生能力後,始決定會否鼓勵他們多修一科。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