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打擊公院專科服務 公私營協作有效紓緩

2022-06-17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新冠疫情高峰期時,部分公院專科服務亦受影響。一直是新症輪候重災區的眼科,在二○二一年第二季度至二○二二年第一季度,九龍西聯網最長要等一百六十四星期,即超過三年,較二○二○年第四季至二○二一年第三季再超過半年。不過九龍中耳鼻喉科和骨科、九龍東內科等專科新症,則較之前減少輪候逾半年。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見圖)表示,當疫情緩和時,預約個案回升,輪候時間會稍為反彈。當局會加強中長期措施,透過公私營協作計畫引入「共同醫治模式」,其中內科及骨科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推行,精神科亦於今年第二季在特定聯網試行,目前已有逾五百名專科病人參加計畫,使用私營基層醫療服務,騰出公院專科診症名額。
眼科、內科、骨科、耳鼻喉科專科穩定新症輪候時間一直較長,疫情期間,眼科服務需求仍然高企,去年十月預約新症輪候時間為一百四十二星期,相當於約兩年零九個月,到今年一月更升至一百五十六星期,即長達約三年零兩個月;到今年三月即第五波疫情期間,稍回落至九十五星期,都要等候一年十個月。不過九龍西聯網的眼科未有改善,由前一年度的一百三十星期,增至一百六十四星期。

醫管局表示,已加強短期措施以助縮短新症輪候時間,包括加強人手處理新症、增加專科門診新症配額,另聘請兼職醫生、有限度註冊及特別註冊醫生、特別退休後重聘計畫等,增加人手。

相關措施在耳鼻喉科、內科及骨科稍見成效。以內科為例,九龍中、九龍東、九龍西及新界東新症輪候時間,由最長分別去到一百一十八、一百二十、一百一十四以及一百三十四個星期,與二○二○年第四季至二○二一年第三季相比,九龍中及新界東分別減少一個星期,九龍東減少三十二個星期,九龍西減少四個星期。
增聘兼職及退休醫生

劉家獻指,中長期措施會增加醫生主導跨專業團隊綜合診所、公私營協作計畫、合適轉介、專科會診、需求管理及覆檢康復個案,進一步壓縮輪候時間。 

其中,「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助計畫」 引入「共同醫治模式」,為病情穩定的醫管局專科門診病人提供選擇,政府提供七折,讓病人可接受社區內的私營基層醫療服務,騰出診症名額,讓其他更有需要的病人使用。內科及骨科自去年下旬開始推行共同醫治模式,未來將陸續涵蓋至所有醫院聯網,而精神科將於今年第二季在特定聯網試行。

另外二○一八年起成立綜合診所,已有超過一百個綜合診所共覆蓋十九個病症(例如耳鼻喉科、風濕科、兒童及青少年精神、泌尿外科等),未來會在各專科成立更多綜合診所,在詢問過病人意願後,安排合適的醫療人員,包括醫生、護士及專職醫療人員,尤其在新症輪候時,加快為病人提供合適醫療服務。

不過劉家獻指,受新冠疫情影響,部分病情較穩定的病人為避免增加感染風險,有部分新症病人取消原定預約,「再預約的時候就變成另外一個新症」,所以當疫情緩和時,預約數字會回升,輪候時間會有輕微反彈。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