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盼《施政報告》出招加快造地興建公營房屋

2022-09-05 00:00

多年來,供給房委會興建公營房屋的土地不足,而且不少土地只能建造一幢樓宇。房屋署很努力地在困難重重的小塊土地上克服環境上困難,仍然追不上需求,平均輪候公共房屋的時間不斷上升。
有建議把層數比較少的舊屋邨重建成四十多層高的公屋,為此,就先要覓地建房屋遷置現有居民才可以把舊樓拆卸重建。以一五年《施政報告》提出重建香港島的華富邨為例,房屋署在邨外尋找土地、更改規劃成可以興建公屋用地、還得解決鄰近居民的反對,到二二年頭才取得更改土地規劃批准,可以安置舊屋邨的居民,清拆舊屋邨,重建新的公屋,過程漫長。其實現在公營房屋短缺,除非舊屋邨有結構性問題,或維修成本太高,才考慮重建舊屋邨。

新技術和不同模式 加快建屋

在加快興建公營房屋速度上,應用組裝合成方法(MiC),可以加快每幢四十層高公營房屋的建成。不過應用MiC亦有掣肘。因為組件體制大,要有合適的運輸路綫和足夠的儲存地方才可以有成效地應用。香港沒有大片土地用作製造組件,一般是利用珠江口城市製造,然後水運來港安裝。在靠海地盤使用比較合適,因為可以在地盤旁建臨時碼頭,把組件直接從海運上地盤。至於那些夾在兩路交接口的地盤,或只能夠興建一幢公屋的小塊地盤,施工時甚具挑戰。 
除了在興建方法考慮外,在工程合約方面也可以加快速度,比如使用設計與建造合併合約,讓部分設計完成便開始施工,而不需要等全部設計完成才招標。另外可以把地基和上蓋以同一份合約招標,讓同一承建商把先完成的地基部分開始建上蓋。
我們支持應用新技術,利用創新建造方法(例如建築信息模擬)和使用不同的設計與建造合約模式因應地盤環境以提升建屋速度。不過,提供充足土地,一直是歸根結柢解決興建公營房屋的老大議題。
在增加土地供應方面,工程界社促會一直支持以多管齊下的方式來增加供應。其中以填海造地,最能提供比較大片土地作整體規劃。我們支持「明日大嶼」方案,在中部水域填海造地,不但可以提供土地興建公營房屋,還可以提供土地作遷置舊區居民,重建舊區內有潛在結構危險、衞生環境惡劣和消防設備不足的樓宇。同時在興建連接新填海土地時,也可以為新界西北提供多一條通道,把交通帶到香港島而不需要穿過九龍半島。填海造地能夠提供比較大片土地作使用,但需要時間把新土地鞏固,所以我們建議政府盡早開展相關的研究、規劃、設計和施工,讓「明日大嶼」成為「早日大嶼」。

多管齊下 拓棕地與郊野邊陲

至於新界西部的棕地比較多,但位置零散,夾在村落鄰近,而且多是正在運作中的廠房或倉庫,在收回棕地時,政府需要提供土地給作業者,卻並不容易。十年前構思在屯門西部填海造地,把棕地上的作業集中遷置到這新填海土地,然後把零散的棕地與鄰近地方一併規劃以騰出土地興建房屋,期望項目早日上馬,配合發展「北部都會區」,提供土地作創科和經濟活動,提升香港競爭力。
同時,我們認同發展一些綠化地帶和郊野公園邊陲地方,因為這些地方一般臨近現有的基建設施,需要土地平整工作比較少,只需更改規劃便可用作興建公營房屋和社福設施(如安老護老院舍)。
在土地規劃方面,我們一直倡議把現行的三輪公眾諮詢或公眾參與活動,改為一輪。因為從過往經驗,市民在三輪諮詢活動中所表達的意見差別不大。至於專業方面的意見,可以在城市規劃委員會、環境諮詢委員會、或交通諮詢委員會等場合發表。縮短公眾諮詢次數並沒有減去市民表達意見的機會,反能加快規劃時間。另外,我們欣悉環境保護署成立一個生態觀察基準資料庫供業界分享,讓製作項目環境評估時使用,不需要每次製作項目環境評估時,要單獨製作四季的生態觀察基準,可以縮短製作項目環境評估所需時間,減省土地規劃時間。
加快造地不單可以加快增加土地興建公營房屋,更可以配合香港經濟發展需求,希望特區政府能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此外,我們一直強調「基建先行」的必要性,其中運輸基建尤為重要,希望政府能籌劃完善基建配套,推動相關的鐵路和主要幹道基建落實,讓市民入住新發展區和新屋邨時有足夠的交通和公用設施使用,不致淪為開荒牛。
李炳權 工程師太平紳士 工程界社促會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