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保育與發展共舞

2023-02-20 00:00

筆者(右一)於后海灣拍攝蠔礁前,與陳樹鋒(中)、大自然保護協會及呂獎同事合照。
筆者(右一)於后海灣拍攝蠔礁前,與陳樹鋒(中)、大自然保護協會及呂獎同事合照。

剛過的兔年農曆新年, 相信大家都會向長輩拜年,和朋友聚會,吃喝以外,還有沒有其他活動?我向來酷愛戶外活動,趁着長假期到不同郊外遠足,暢遊香港行山勝地如荔枝窩、元荃古道、烏蛟騰、大東山、獅子山、龍脊、蚺蛇尖等等數之不盡的熱門路綫。

香港的山林之美,大家都希望下一代也能如我們那樣享受行山的樂趣。正如孟子說的「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分享是快樂的泉源,同樣的價值觀也正好是呂獎的DNA,正如外公兼創辦人呂博士每次談到呂獎時都會提到的:「和諧共享」。

然而,我們也需要好好保護美好的大自然,才能持續分享予後世。說到保育,我們經常聽到有關發展的悖論:保育團體與城市發展好像都是互相違背的,要社會發展慢下來以保護環境。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呂獎持續發展獎得主—大自然保護協會,卻有不一樣的論調,他們認為發展和保育並非零和關係,反而是相輔相成。例如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指出,隨着相關的設施安裝及維護費用愈來愈低,原來使用可再生能源已經可以比傳統能源更省錢。

有別於一般的環保團體,成立69年來大自然保護協會非但沒有站在城市發展項目的對立面,更主動聯絡政商界,用科學研究數據展示給他們知道保育對商業利益和社會進步的好處,證明保育和發展其實是雙贏共存的關係,從而成功鼓勵他們與科研團隊一起攜手保護地球生態環境。

舉個本地的例子,流浮山的金蠔和蠔油是享負盛名的美食,香港人嗜吃海鮮,700多年來蠔類一直是香港的重要商品。然而,大部分人都忽略了蠔類其實為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棲息地,更能保護海岸地區,協助維持良好的海洋生態環境,因而被冠以「海洋生態工程師」的美譽。蠔礁在過去幾十年經歷了石灰挖掘、填海工程和過度捕撈的洗禮,蠔隻數量已大大減少,其對海洋生態的各種好處也隨之而消失之餘,過去幾十年嚴重影響着蠔業漁民的生計,令香港從事蠔礁養殖的人數急劇下降。與大自然保護協會合作的后海灣蠔業養殖協會主席陳樹鋒指出:「我們靠海洋生活,海洋健康即是我們好。上一代像我爸爸等漁民沒有這樣的保育觀念,但我們這一代漸漸改變。」要持續長遠發展,保育與漁獲其實相輔相成。

在呂獎的頒獎禮上,其時的大自然保護協會總裁暨前美國內政部長朱莎儷女士致謝辭時如是說:「單靠我們任何一人之力是無法成功的,需要大眾所有人一起協作、分享知識與資源,所有人盡一己之力,我們可以在史無前例的規模保護地球,共建更光明的未來。」
呂志和獎總經理程珍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