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派|偵探、反間諜文學與國民教育

2023-05-17 00:00

早前,筆者參加香港偵探總會的典禮活動,不僅有很多警務人員參與,更有不少教育界人士和學生參與,場面盛大,不禁令人聯想到:有偵探總會,自然要有偵探遊戲和偵探小說。中國自晚清以來,已經開始引入外國偵探小說,其中《福爾摩斯》當然是最具代表性的,清朝著名的翻譯家張坤德是第一位翻譯福爾摩斯系列小說的中國人,據說幾乎與英文原著的出版同步翻譯!張先生精通英語和日語,又是清朝政府簽署《馬關條約》方面的日語翻譯,本身已經是一個傳奇人物。

中國傳統本來就有類似偵探小說的「公案」小說,諸如「包公龍圖案」、「施公案」等,本身並不缺乏推理文學的元素。因此,當外來偵探小說一經引入,馬上就在中國大地流行起來。據《晚清小說史》統計,在晚清翻譯的外國小說中,有一半都是偵探小說,甚至所有中國的翻譯者都曾經翻譯過各式偵探小說!
推廣中國內地偵探文學

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後,偵探小說的翻譯和創作再上一個台階,當時主要受蘇聯同類文學的影響。嚴格來說,蘇聯文學是比較嚴格區分偵探小說、冒險/驚險小說和反特(務)小說的,儘管在內容上這三者其實高度相關。籠統而言,偵探小說針對的是一般刑事犯罪,反特小說針對的是危害國家安全的罪行,也就是現在說的「反間諜」。

至少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的偵探小說、反特小說幾乎完全受蘇聯同類文學的影響(除了福爾摩斯系列)。據說新中國第一部翻譯為中文的蘇聯小說,是1954年上海潮鋒出版社翻譯出版的《好的印象》。以前我有一本,非常老舊,故事情節我都忘了,但翻譯序言部分,清楚寫着(文字大致如此):引進反特小說的目的是「以愛國主義的精神教育青年,教育意義大。」所以不要低估了偵探小說和反特小說的社會教育價值。

今天在偵探文學方面比較權威的,當然是大名鼎鼎的群眾出版社,它的上級單位就是中國警務部門:公安部。另外,還有一本偵探文學雜誌:《啄木鳥》。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內地的偵探小說、反間諜小說無論是翻譯外來的,還是本土創作,可謂更上層樓,突破了蘇聯文學的局限,開拓了一個廣闊的空間。

為甚麼不在香港推廣這些中國內地的偵探文學呢?這些也是妥妥的國情教育!別到頭來,青年人只知道被神化了的「錦衣衞」,以及純屬虛構的「六扇門」、「四大名捕」,反而不知古之有狄公、宋慈,不知今之刑偵、反特!
鄧飛
中學校長
立法會議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