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業200外勞已開工 工會:非搶飯碗證幫到手
2024-02-16 00:00疫情3年,航空業人手嚴重流失,政府去年推出的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亦包括航空業。香港機場管理局表示,截至本月5日,各機場公司共發出約2000份聘書,約450名輸入勞工已抵港。有工會代表接受《星島》訪問時表示,估計約200名外勞已開始工作,數十人正等待審批。有立法會議員冀外勞入職後,可緩解航空業人手短缺的燃眉之急。
首輪涉維修技工等10工種
政府去年宣布輸入共2萬名外勞,航空業佔6300名,由運輸及物流局、勞工處及機管局組成的小組負責審批。機管局發言人表示,第一輪航空業輸入勞工計劃涵蓋地勤人員、機坪服務員、機艙工作員、飛機維修技工/技術員、牽引車司機、倉務處理員/貨站服務員、機械/升降台操作員、客戶服務員、飛機拖車司機,以及維修員等10個工種。
香港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主席李永富表示,據了解,截至上月已有逾200名外勞在港工作,包括地勤人員、飛機維修技工、飛機拖車司機等。他相信這些外勞來港經培訓後都能勝任,因地勤、操作員等工作的內容,與各地其他機場的差別不大,即使是在機場範圍內需要駕車的司機,由於不涉及複雜道路與乘客上落問題,料可盡快上手。他希望機管局及相關公司可為外勞提供足夠技術培訓和協助。
對於早前有運輸業界反對輸入外勞,李永富坦言,之前有部分前線人員擔憂外勞是廉價勞工,來港「搶飯碗」,故對輸入外勞頗為敏感。但政府去年公布外勞工資中位數後,如地勤人員每月1.74萬元、停機坪服務員達1.42萬元等,工友都「放下心頭大石」,「覺得外勞未必是來『搶飯碗』,當本地同事人手不足,佢哋真係可以幫到手,大家一齊做,未嘗唔係好事」。
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表示,疫後香港重新向世界開放,旅客及航班量急速增長,航空界需要大量勞動力,但即使航空業首輪有超過6000個外勞配額,仍不足以完全填補業內短缺人手。他透露,現時前線人員工作辛苦,隨着三跑系統年底落成,估計航空業人手需求會進一步增加,希望盡快輸入更多有經驗外勞,幫助解決行業困境,強調絕不希望因人手短缺導致香港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不保。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