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景點推文化藝術品牌 帶動保育及活化

2024-03-07 00:00

本地竹藝家林嘉裕向滘西洲村民學習編製漁網,創作大型竹編藝術裝置《帆》。
本地竹藝家林嘉裕向滘西洲村民學習編製漁網,創作大型竹編藝術裝置《帆》。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指,會繼續加強本地特色景點和旅遊活動,推行受歡迎的創意文化藝術品牌項目,並點名西貢海藝術節。事實上,該藝術節是近期本地公共藝術項目的成功案例,策展人認為,同類模式可以應用在本港其他村落,以藝術作媒介,帶動保育和活化。

旅遊事務署在2019年起以為期三年的先導計劃形式作公開招標,邀請策展團隊在西貢鹽田梓推行包含藝術、文化、古蹟及綠色旅遊的項目,第一期由組織「文化葫蘆」投得,而2022年至2024年的第二期項目由鹽田梓擴展至毗鄰島嶼橋咀洲、滘西洲和糧船灣,由「一口設計工作室(One Bite Design Studio)」中標。

一口設計工作室聯合創始人張國麟分享籌備藝術節的經歷,強調重視與當地的連結,團隊多次到島上視察,也找來村長、村民和熟悉當地的學者,了解西貢島嶼的前世今生,以及昔日香港的人文故事。制訂主題後,團隊邀請合適的藝術家參與,帶領他們實地走訪研究,深入與村民交流,將故事製成藝術作品,例如有竹藝家向村民學習編製漁網,製成名為《帆》的大型竹藝作品。

張和團隊不止需要與藝術家、村民和政府部門協調,還需要運輸及安裝作品、安排街渡,乃至策劃體驗活動等。以今年1月中剛結束的第二屆西貢海藝術節為例,團隊在西貢市、鹽田梓、橋咀洲、滘西洲及糧船灣展出18件藝術品,短短兩個月內舉辦了99個工作坊和體驗活動,並設420場導賞團。

活動期間,逾150位藝術節大使和40位村民大使在島上為參觀者解說。藝術節大使需事前參與工作坊和考察,認識各島嶼和藝術品;村民也受薪成為大使,在藝術節當值與參觀者互動交流。張國麟坦言,標書只要求有足夠人手營運活動,但他和團隊想做得更多,「我們希望以藝術為媒介,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地方的人和故事,讓這裏出現更多可能性。」

藝術節也為島嶼帶來較長遠的影響,已停駛20多年的糧船灣和滘西村街渡,在團隊、香港地質公園和旅遊事務署向運輸署爭取,並有營辦者有興趣下,如今在周六、周日和公眾假期重啟,村民不再需要付高價包船或乘坐快艇,也能常常回家;已荒廢的糧船灣公立學校籃球場,因是擺放作品的選址,經政府部門協助修復後,成為村民可使用的公共空間。

他不諱言,若藝術節是私人項目,相信未必能做出如今的效果,難題也會更多,「政府在過程中的態度是開放的,願意一起去試驗。」

用藝術訴說本地情懷和歷史,對喜歡深度遊的人而言,或比轉瞬即逝的噱頭更具吸引力。張國麟指,本港有不少適合應用同類模式的潛在區域,例如沙頭角和荔枝窩等,具歷史價值,也是政府有意打造的旅遊景點,「可以通過藝術保育和活化香港。」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