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產業可做「夢」 港動漫錢途無限
2024-08-21 00:00剛結束的「100%多啦A夢&FRIENDS」展掀起城中熱話,早前由同名小說及漫畫改編的電影《九龍城寨》亦帶動熱潮,漫畫業界指,過去本港不乏知名漫畫角色,惟未能發展為具規模文創產業,十分可惜。經濟學者及文化評論員指,在日本等動漫大國,動漫角色IP(知識產權)及周邊授權商品利潤可觀,本港的動漫角色若找對目標亦有可為,特別是環球經濟不景,商界更應藉投資文創產業開闢新出路,長遠由專人制訂IP營銷策略;中短期措施則於主題公園建動漫角色展館,吸引中外動漫迷「朝聖」,凝聚氣氛。
坐落尖沙咀星光大道的「多啦A夢」巡迴特展,是今夏市民及旅客的打卡熱點,加上無人機匯演、港鐵及昂坪纜車設主題車卡的宣傳,創下逾500萬人次入場紀錄,成為本港年度盛事。香港動漫畫聯會副會長溫紹倫指,「多啦A夢」(前稱「叮噹」)屬日本國寶級動漫角色,深耕半世紀主打溫情,陪伴日本、本港及東南亞讀者成長,深入不同年齡層,是幾代人的集體回憶。至於本港過去雖亦湧現不少知名流行漫畫角色,如《老夫子》、《古惑仔》、《風雲》、《中華英雄》及《麥兜》,每個角色都有特定讀者及觀眾群,甚至拍成賣座電影,但普及程度仍不能與老少咸宜的《多啦A夢》作比較。
港漫《風雲》《麥兜》擁躉眾
過去10多年美國漫威(Marvel)系列電影,正是由漫畫改編為電影及衍生龐大文創產業的典範,連主題公園亦設漫畫角色場區,角色系列電影及劇集長拍長有。香港數碼娛樂協會主席彭子傑留意到,漫威或日本方面的動漫文化產業生態,一般都由小說、漫畫起始,當湧現「受落」的角色,電影公司便開拍動畫及電影,帶動普及化,同時配合周邊玩具、精品及遊戲銷售獲利,並形成熱潮,最後觀眾又對漫畫及原著小說產生興趣,形成追看搶購潮,令原著大賣。他指,這模式值得香港取經,但香港長期受成本貴及本土市場狹小掣肘,致未能吸引投資者研究開發動漫角色IP。
《城寨》乏周邊 熱潮似後勁不繼
今年5月,由同名小說及漫畫改編的電影《九龍城寨》上映,取得票房成功及掀起城寨熱潮。影視製作人「小強」認同彭子傑的說法,原以為《九龍城寨》電影及角色大受歡迎下,有望吸引投資者發展為文化產業,為本港的文化產業走出新路向。可是電影上映後,雖因明星效應大賣,惟在未有周邊產品配合下,營銷循環很快便到原著小說及漫畫銷售上,雖書展曾現原著小說搶購潮,惟當電影場次減少,熱潮漸退。對當局打算還原已拆卸的城寨拍攝場景,他甚有所保留,直言港人善忘又跟風,該電影成功歸功劇情及一眾影星效應,憂場景落成後,效果不似預期。
政府業界訂中長遠措施協調
近月有消息傳出,相關公司正籌拍《九龍城寨》電影的續集及終章,甚至可能就電影角色拍攝外傳劇集,惟「小強」指拍攝需時,而他稱暫時所知,電影公司未有推出電影周邊商品的計劃,恐怕電影續集及劇集播出之時,熱潮已過。至於《九龍城寨》原著小說作者余兒稱,現時正撰寫該小說的外傳《信一》,並指要推出周邊商品並不容易,需有全盤策略配合及經營。
電影《九龍城寨》以已拆卸的九龍寨城為藍本,文化評論員胡恩威認為,具有發展為本港文創產業的潛力,希望文創產業發展處(前稱「創意香港」)進行相關研究,如協助電影公司推廣及制訂IP的營銷策略,並就不同角色打造一系列的商品配合,如「手辦模型」、玩具及其他產品等。他亦指,在推廣上要凝聚人流,建議文創產業發展處協調於海洋公園或西九文化區興建《九龍城寨》,以及其他本港具代表性漫畫角色的特定展館,「有了地方,才能長遠規劃,持續發展,將文創產業『落地』。」他補充,漫畫角色的創作固然重要,但同時在制訂IP營銷策略上亦需專人打造。
胡又提出大膽建議,認為本港商界可嘗試「養」品牌,即由商界培育動漫IP,例如現成的港漫角色。他稱,地產商經常為旗下商場,引入海外或本地動漫角色作節日限定展覽,甚至推出聯乘商品,惟這種慣用的推廣方式,只屬短期展覽,成效有限。他提到,近年本港的商場常被詬病欠缺特色,各商場的店舖幾乎一模一樣,認為地產商可於自家商場設特定漫畫角色的展館,並以動漫為特色,吸引人流。
Hello Kitty年收入50億招財貓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亦指,日本作為漫畫及動漫大國,擅長營銷動漫畫的周邊產品,當中授權產品獲利豐厚,如主打《Hello Kitty》的Sanrio,去年收入高達999億日圓(約50億港元);創造《角落生物》及《鬆弛熊》等知名漫畫角色的日本企業San-X,曾以《角落生物》創出單年商品銷售額200億日圓的紀錄。他又指,本港甚受歡迎的日本動漫《名偵探柯南》亦於當地設展館,成為不少粉絲朝聖地點,甚至《Hello Kitty》亦設主題樂園。
面對環球經濟不景,胡恩威指本港商界由地產商主導,但地產商過去沿用的「賣樓」及建商場收租模式備受衝擊,現時是改變的契機,建議地產商撥出5%至10%資源營運文化產業,如拓展漫畫IP,藉以開拓多元產業模式,嘗試走出新路向,但他指,「文化產業要時間浸出來,可能要等待5至10年。」若能妥善營運及推廣,可望取得不菲的環球效益。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