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方針日益清晰 第三間醫學院漸見眉目

2024-11-01 00:00

隨着人口老化、醫療需求大增的趨勢日益明顯,近年社會開始討論香港是否應該成立第三間醫學院,整個討論近日開始明朗化——繼《施政報告》明言預留土地籌建第三間醫學院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亦透露,可參考四年制的美式課程,以招收第二學位學生為主,初期最少取錄約50名學生。儘管當局尚未有最終決定,但開設新醫學院一事顯然不可逆轉。希望當局加快決策流程,早日落實。

相比其他發達經濟體,香港每1000人當中僅有2.1名醫生,韓國是2.6,新加坡和日本則為2.7,意味香港醫生更容易做到「踢晒腳」。更令人憂慮的是,根據去年醫療人力推算,本港在2030、2035和2040年,將會缺少1570、1400和1200名醫生。要解決人手短缺問題,可以多管齊下,近年當局已放寬非本地培訓醫生註冊、引入有香港背景的海外醫生,甚至兩間醫學院亦增加本地醫生培育,將醫科學生名額由2008/09學年的每年合共250個,大增至目前的590個。
香港醫生做到「踢晒腳」

早前兩間醫學院曾提出可各自將醫科生學額增至400個,原則上值得考慮,但會否加劇兩者的軟硬件資源擠兌問題?反觀,若增加一間醫學院,則沒有這個問題。有意見認為人口僅750萬的香港根本沒有必要增設一間新醫學院,但考慮本港人口老化的趨勢持續,未來對醫療的需求不可能減少,再加上本港決心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理應加大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投資,故此增加一間醫學院實屬明智可取的決定。

當然,許多客觀問題是要考慮的。坊間比較關心第三間醫學院會否在招生方面和現有兩間醫學院出現惡性競爭,拉低整體收生質素?如果三者的生源都是高中畢業生,確實會發生激烈競爭,但政府傾向第三間醫學院採納四年制的美式課程,生源主要是修讀第二學位的學生,那麼上述憂慮根本不成立。

值得一提的是,美式課程有其優越之處,尤其是醫科生在正式入讀醫學院前,已經取得第一個學位,可能是文史哲、數理化、社會科學,這些學生無論年齡抑或學養,均比高中畢業後直入醫學院的學生更成熟世故,說不定更能適應緊湊繁重的醫科課程,將來為病人診症時亦更加得心應手。另外,「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對海外專才極具吸引力,一旦成立第三間醫學院,一定可以吸引許多優秀的海外醫學教授加盟,他們除了參與教學,亦要進行醫學研究,屆時香港的國際醫療創新陣容將可進一步壯大。
第二學位學生年齡學養更成熟

盛傳科大、理大、浸大均有興趣開設醫學院,但後兩者似乎沒有科大那麼積極。單論科大,下學年將推出涵蓋生物醫學及健康科學、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微電子和能源等範疇的五個新課程。這些都是具有前瞻性的高科技範疇,呼應了時代需要。其中「生物醫學及健康科學」課程可為學生打好根基,方便將來升讀作為第二學位的醫科,在臨床醫學、生物醫學研究等領域繼續深造。即使他們不升讀醫學,純粹報讀上述五個課程的其中一個,亦足以在創科領域追逐夢想。

人口比香港還要少的新加坡早已擁有三間醫學院,其中2005年成立第二間後,短短八年後便新增第三間,其中一間採用英式課程,另一間則採用美式課程,相關經驗值得香港借鑑。當前,香港所面臨的人口老化壓力與日俱增,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意志亦較過往更為堅定,《施政報告》明確支持建設第三間醫學院,甚至為此建立了一個工作組,相信再無變卦。

下一步工作就是要盡快拍板,提速落實,堅決執行,不要議而不決,決而不行。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