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抄筆記

2020-10-28 15:21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抄筆記」基本上是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經歷,但隨着影印機的普及和電腦科技的發展,抄筆記的模式跟上世紀已不可同日而語。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課堂,學生會開動「摩打手」不斷抄錄筆記,你經歷過嗎?猶記得當年讀書,除了課本和參考書籍,老師多年積累下來的「心血秘笈」同樣重要。老師邊在黑板上複製、邊「機關槍」式講解,我們只管拚命去抄。部分同學不太明白老師的講解,部分同學則書寫緩慢,他們多向其他「高手」商借「筆記」,花費十數元來個影印版本。

踏進九十年代,學校多從針筆蠟紙的油印改為影印,加上教學又採用高影投射的方法,故老師多把講義圖表進行影印,派發給同學作筆記。那時的所謂「抄筆記」,實際是同學在課堂中獲得啟發,然後把要點和額外附加資料填補在影印的講義上作自我提點。及至千禧年代,電腦軟件已漸流行,老師的教學又採用了簡報模式和不同的文書處理軟件,老師自然地會把這些資料加以影印,同學自會在聽取講解的同時記下重點,甚或把其體會領悟所得直接用電腦輸入,這等形式的「抄筆記」相比往日的情況,實在今非昔比。

由於影印十分普遍,加上學習平台和電腦軟件已能存取各式各樣的資料、數據、圖表和相片;故在學習和培訓講座的過程中,實無必要像上世紀般「抄筆記」,反而應用心聆聽老師和講者的見解,同時進行反思,作出回饋。如有精闢重點和啟發概念宜即時記錄,這才是有實際功能的「抄筆記」。

記得十多年前在一個教師培訓活動中,有位校長要求參與培訓的老師在講者講解的過程中記錄講者的話,以顯示他們的專注程度。大部分老師都礙於校長的權威而不敢不依從,有少數的老師則唯唯諾諾馬虎應酬,因為實在毫無意義。講座至中段時,其中一位講者禮貌地向與會老師表示他已預備了講義的影印本,着老師毋須抄錄;他還打趣指出老師毋須扮作抄寫筆記,反建議老師多思考、多回饋,令那校長頓時感到尷尬呢!

麥耀光
作者為廠商會中學校長,從事中學教育工作逾三十載。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10月28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