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副校長隨筆】反思疫情下的人際關係

2021-02-23 11:35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香港經歷前所未有的疫情,除了令眾多行業停擺,亦讓市民的生活徹底受到影響。沒有佩戴口罩外出會被定額罰款港幣五千元、沒有登記不能進入食肆享用晚餐、不能與親朋好友作群組聚會、不能購買機票安心出行…...以上種種相信應該都是香港開埠以來的第一次,當然亦希望是最後一次。然而疫苗曙光在望,在惡夢過後,除了感到疲憊及乏力之外,大家又是否對生活有所感召或有新的反思?

首先,學校與家長之間,會否因疫情關係而更了解對方,還是產生更多誤會?一貫的家校合作,都是十分直接而且緊密的。以往家長可以在接送子女時與老師會面,又或是致電約見老師等,都是自然而然,毫無阻隔的事。但隨著疫情出現,學校不能如常運作,相信家長應該只能於子女上視像課堂的時候看到老師的身影。然而,老師須預備網上功課及製作電子教材,較難像以往般直接處理家長查詢或排解疑難。相反,老師發現學童在視像課堂內出現種種不同的學習障礙時,雙職父母也較難與其溝通及提供適切的支援。能夠分階段甚至全面復課當然最好,但如果疫情不幸反彈,那家校之間的默契與關係又應如何維繫?始終家校攜手是育兒的最佳方法,這金科玉律是不假的呢!

親子之間,如上期專欄提及的親子「困獸鬥」是否讓家庭的磨擦越來越多?遇到這類全球性的天災橫禍,要硬撐一段短時間還勉強可以,但當大家都未能看透何年何月才是疫情終結之時,難免會讓父母或子女感到很大的精神壓力。如果家庭成員的負能量越加積累,其實是很危險的,始終每人都應有其宣洩的渠道,才能感到好過一點吧!

親友之間,又是否因受疫情所累,變得人情疏離?不是一同居住的長者或親友,大家又有否主動與子女聯絡,並給予關懷或問候一句?又會否因疫情而不習慣與人群接觸,或忘了如何與親友相處?

疫情變幻莫測的確令人感到鬱結與煩躁,但筆者相信在疫境下大家一定要繼續保持正能量,只有堅毅的人才能堅持到最後,走出陰霾。因為沒有經歷過停課,又哪知道面授課堂原來是件很值得感恩的事?沒有經歷限聚,又哪會懂得更珍惜相聚之時?始終,幸福真的不是必然的呢!

黃文龍
小學副校長

教育專欄「黃副校長隨筆」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