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媽呃女兒出席朋友聚會 漠視其感受 社工:只會種下親子不信任的種子
2022-01-25 16:01
趁假期相約將會離港的朋友見面,相約地點是一家小茶記,談着聊起她女兒的近況,朋友說:「稍後她也會過來跟我們一起午餐呀!」我驚訝地問:「我記得她不喜歡茶記呀!上次見面就是因為這個地方令她不太高興……」朋友說:「不打緊呀!我們離港後就很少機會見面了!」窮追不捨的我:「她知道來這裏?不如轉個地點吧……」朋友說:「當然不知道呀!若知道她就不過來了!不要緊啦!坐一回兒罷了!」
心知朋友出於好意,希望臨別前帶着女兒好好道別,但縱然不是當事人,我也覺冒犯了。
生活中總會遇上形形色色的「畀面派對」,尤其於中國傳統社會,長輩面前我們要守禮,縱然不喜歡也應乖乖忍受,我不否定年輕人可以多關顧身邊長輩的感受,學習忍耐,但身為長輩,我們也應學習尊重年輕人,如有些事情是未能控制的,讓他們學習忍耐是可以理解,但於一般可商討可遷就的事宜上,我認為是可以多跟他們討論,多考慮他們的感受。
此事就像詐騙案例,先把女兒騙來,再以情感勒索、道德規範捆綁。肉參與綁匪是對立的二人,如將這種關係放在親子關係上,就如同既定了雙方對立的立場。還是大家想着子女會得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開始同情及體諒你的處境和困難?如是,這個想法未免太脫離現實了,畢竟生活瑣事上的險阻和困難,也離不開個人的執着罷了。
及至朋友女兒到達,她努力地做着表情管理,的確乖乖忍受着。逃離現場後,我心想:「不知她回家後會否控訴『騙徒手法層出不窮』?」坦白說,她算是顧住父母的面子了,但願朋友們懂得欣賞她的努力。
家長們,養育路上,需要兼顧的很多,矛盾也很多,但願我們謹記尊重我們的孩子,切勿打着道德旗號,為求表面的和平,而忽略子女感受,這樣的傷害只會種下親子間不信任的厭惡種子。
(歡迎讀者就有關內容,致電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熱綫:2402 9230,查詢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晚上6時)
鄭芷琪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本文作者為鄭芷琪姑娘。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1月25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原文標題為〈自私的謊言〉。
延伸閱讀:
親子育兒|擔心子女落後於人? 育兒專家:應避免用狹隘標準看孩子
家庭倫理|外國婚姻專家教路 於節日向家人示愛 維持良好家庭關係
子女與朋友賀聖誕冷落父母 社工:要接受現實 我們年輕時不也一樣嗎?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