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場|一校一醫生/護士/中醫

2022-04-26 14:13

上周,筆者在一份報章提及「特區回歸25周年教育目標」,其中一項寫出政府要設定,每所學校有一駐校醫生或護士或中醫。論點頗引起關注,學界朋友贊成與持不同意見的都有。這是好現象,教育議題切忌單聲道。

「如果政策落實,醫生或護士,應放權學校自聘,抑或由醫管局直接派駐學校?」一位贊成駐校醫護的朋友傳來文字訊息。「這是執行技術問題,不難找出施行的多元方法。關鍵倒是要問,一校一醫護政策是否應該落實?二十多年前,筆者所屬的教育團體經已提出,從守護學校學童健康、生命安全出發,這政策必須規劃及落實,事實上,澳門、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乃至內地,都已全面或局部或正進行試點,有醫護駐校,香港為何不能?」

筆者再補充:「香港細小,教育體系配套做得好,能量就大,吸引力就強。二十年前,政府若能聽意見,立法會議員肯從學童健康出發,彼此都有遠見的話,駐校醫護政策可逐步落實。良政善政領頭下,各大學醫學院的醫生/護士/中醫培訓名額,必會加大加闊。如是,今天學校駐醫護,早已水到渠成,可應對病疫一波又一波的衝擊。單以學生打針率一事,教育局、學校已不用費周章,醫生或護士在校,安全打針易,顯然易見。再說,按今天教育局要求,每所學校都有醫療室設立,原本目標當然是為學童安危着想,搭建扶危解病的保護室。但稍有教學經歷而肯面對不能向學生用藥的困惑,心中必會尋問,究竟醫療室對學生而言,醫的是甚麼,又能療些甚麼,自欺欺人而已。說實在,一校一醫生或一護士或一中醫,在香港早應落實。非不能也,不為也。」

香港回歸二十五周年,如何守常卻又要應變?擱筆之際,電視畫面出現醫學專家的忠告,香港中小學生打針率仍偏低,擔心又成為第六波疫情的缺口,「抗疫堅持,教育復原要及時」,香港社會的醫療情勢,再不能醫生以罕為貴、民以醫難求的了。「及早在學校投下醫護資源,做好預防及治療工作,長遠來說,是真正減輕政府的醫療負擔。」一位精算師朋友這樣說。


何漢權
作者為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長期關注學生全人成長及教學專業發展課題。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4月26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文化情愫 身分認同

教育現場|三天自由檢測 考驗自由品質

教育現場|沙士抗疫真實故事

DSE2022|隔離考試是否可行?

教育現場|唸書、背書、熟書之路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