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孩子也要看「Mirror」

2022-07-11 12:18

男子組合Mirror當然炙手可熱,非常重要,不過本文探討的是心理學家Heinz Kohut提出的Mirror「鏡映」概念。Kohut認為父母如果能夠經常像一塊鏡子般,客觀反映孩子的能力,是令小朋友長大後可以自我肯定的關鍵原因。


孩子自我肯定關鍵

筆者在輔導工作中遇到不少能力高、學業或工作都表現優秀的成人,他們縱然對外表現自信一面,理性也知道別人應該會欣賞、羡慕自己的「履歷」,但感性卻總是不肯定自己是否已經夠好,總會想聽到更多別人的具體評語及讚賞。

Kohut認為孩子都有健康自戀的需要,想像自己是特別的、有能力的,但如果遇着比較高要求的父母,未能在孩子做到一些項目時給予鏡映,例如言語上的肯定,長遠會令孩子難以發展自我評價、自我肯定等能力。

有甚麼原因令父母難以鏡映孩子能力呢?筆者留意到亞洲的父母都比較着重學術表現,是較單一的評估方法;而且可能因為華人文化着重謙虛,所以有時就算為子女感到驕傲亦會淡化欣賞的程度。

1. 一齣紀錄片《Try Harder!》(2021)呈現數名亞裔中學生於美國一著名中學,努力預備報考各長春藤大學的心路歷程,雖然他們已經成績斐然,但父母還是覺得可以更好,電影標題"Try Harder!"就像主角們的內化聲音,彷彿自己永遠都「不夠好」。

2. 另外,可能有些父母自己都很矛盾,既表達最想子女快樂,但又催谷他們的學業和體藝表現,希望見到「成就」。當子女犧性玩樂,勉力交出成績時,父母卻回應:「最重要都是開心、健康!」令子女既無奈又迷惘,不知道準則在哪裏,遑論肯定自己。

3. 還有一些家長未能掌握鏡映的技巧,讚賞時只會「虛讚」,例如說出「好乖」、「好叻」等較空泛的評語,而未會「實讚」,如具體反映子女表現的特質,例如「縱然好難,每天要六點起牀做快測、食早餐、換校服上學,你仍然堅持,沒有扭計,真是很有紀律和責任心。」


讚賞特質別太褒獎

當然,家長可能都會留意到,客觀的鏡映也意味不能太褒獎孩子。例如小孩不入選某合唱團就去投訴指揮不公平,這類護短行為會令子女產生誇張的自我形象,長大後若得不到讚賞便會生別人的氣,亦未能改進自己。而如果自小父母只是讚賞子女的「成功」而非「特質」,亦會令孩子長大後太着重成就,意味也是依賴外面的評核標準,而未能自我肯定。

希望閱畢此文,家長們可更了解mirror的重要性和實踐技巧。


文︰Kelly媽媽

(80後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兩個孩子的媽媽。)

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7月11日教育版「小手牽大手」,原文標題為〈Mirror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

親子關係|內疚與羞恥的分別

親子育兒|從電影《CODA》理解親子關係

親子育兒|三類型父母

親子育兒|家長與貴人 建立孩子安全感

親子溝通|育兒別偏心 化解手足競爭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https://bit.ly/39AQC3m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