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師身教言傳 從生活推國民教育 星島集團主辦 講者綫上分享

2023-06-23 12:11

國民教育已成為中小學課程不可缺少的一環,透過家校合作,可深化學生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增強民族觀念、情感及國民身分認同。星島新聞集團上周六舉行的「國民教育」綫上教育講座,邀請了范徐麗泰、劉佩瓊教授及李浩然議員作分享,包括國民教育現時實行情況、中國特色現代化的中華文化內涵、籲同學做守法小公民等。三位講者其後接受訪問時,提到要推廣國民教育,教師和家長應做好身教,亦可從生活入手,善用坊間資源,讓學生認識中國文化。採訪:本報記者攝影:蔡建新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還有大約個多星期,香港回歸祖國便踏入第26年。就近年國民教育已成中小學課程不可缺少的一環,《星島日報》、《星島學習平台》和《星島教育》,特別在上周六合辦「國民教育」綫上教育講座,以「在學校推動國民教育 增強學生對中國文化認同感」為主題,邀請3位嘉賓講者,就不同講題,跟中、小學校長、教師和家長作分享。

是次的3位嘉賓,對推行國民教育課程都有深入研究,其中勵進教育中心理事會主席、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及原香港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先就「國民教育現時實行情況,透過家校合作加強課程效益」,冀望給教師一些推廣國民教育課程的建議。


首要認同自己是中國人

范徐麗泰表示,要推行國民教育,首要就是讓學生接受自己是中國人,學校可透過唱國歌、升國旗等儀式,提升學生對國民身分的認同;此外,讓學生透過學習中國歷史,尤其這百年以來的近代史,認識國家如何發展,體會「弱國無外交」後,願意努力讓國家強盛之餘,亦不會欺凌弱小。

另外,亦要助學生欣賞5000年來的中國文化,包括學習詩詞歌賦,品嘗琴棋書畫等,「一方面助他們陶冶性情,又可增加學生文采,從而認同中國人的價值觀。」

當了解國家的過去,就要認識國家的現在。范徐麗泰建議教師和家長,可讓年輕人走入內地,親身體驗國家的進步。「當有了這些基礎後,年輕人就很自然地,覺得有需要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最後,願意為提升國民生活水平及前景而努力。」

從了解逐漸到認同,亦由於認同,在情感上願意為國家和人民做事,至少不會去做破壞國家名譽的事。


多處走訪認識祖國發展

要推動國民教育,助青少年了解中華民族,范徐麗泰指坊間也有很多資源,例如帶小朋友去欣賞香港的歷史古迹,例如中山徑、城寨公園、羅家大屋等;亦可到故宮博物館、西九戲曲中心、M+博物館等,感受中國文化;若帶小學生或子女到內地遊玩,去看歷史文物之餘,亦可看現代建設。

另外,一些網上資源,例如The China Current,有大量關於今日中國的短片;勵進教育中心網站內,亦有〈《憲法》、《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國家發展知多少〉和〈星島集團星聲講故事〉等欄目,有助推動國民教育。

講座完結後,范徐麗泰接受記者訪問,談到國民教育的重要性,她就形容,一個人如對自己的國家不了解、無歸屬感、就是無根的人,「就像一塊浮萍,如有風浪來,就隨風浪走;如知自己是哪個國家的國民,有根,就可站立得穩,也會和其他國民共同努力,希望能安居樂業。」


自幼加強灌輸國民身分

范徐麗泰說回歸近26年,其實前20年完全沒有國民教育,即使學校在「七一」和「十一」升旗,不少學校都因當天是公眾假期,由校工負責升旗,讓學生感覺不貼身,對國民身分,甚至對國家都無認同感。及至後來發生了「反國教」、「佔中」、「旺角暴亂」、19年「黑暴」事件,「當時大家才知道,原來後生仔不知道自己是中國人,也不覺得香港是中國國土,會令香港沒有安定環境,百業受損,因此醒覺必須正正式式,好好地做國民教育。」

事實上,要有效推動國民教育,范徐麗泰認為教師和家長的身教很重要,「不論教師和家長,先對國家有歸屬感或認同後,就自然會在言行中,讓學生或子女受到他們的影響。」

范徐麗泰補充,當年輕人長大了,選擇不想做中國人不要緊,但小時候應先有機會讓他們認識中國,亦不能在沒有推動國民教育下,就指責年輕人對國家沒有歸屬感,「我們應該公道些,先讓小朋友、年輕人,認識自己的國民身分,至於他們將來是否繼續做中國國民,這是他們的選擇。」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