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片宏揚傳統文化 何文匯300秒教唐詩
2023-09-19 15:24
現時網上學習資源繁多,部分更由學者教授親撰,能讓莘莘學子獲益。Elsie知道,香港大學發展及校友事務部,為推廣詩詞和中國傳統文化,邀請了本身是港大校友的著名語言及文學學者何文匯教授,製作一連10集的《唐詩三百秒》短片系列,而由於何教授當年就讀港大時,是入住利瑪竇宿舍,故該宿舍於7月初,就在大學黃麗松講堂,舉行《唐詩三百秒》首映禮,慶祝宿舍成立93周年。
由於《唐詩三百秒》每集只約5分鐘,所以Elsie一口氣已看了幾集,覺得每集播出的內容雖短,但製作認真,除了有何教授為所揀選的唐詩作講解外,畫面上還配以古畫及何教授的墨寶等作點綴,並以典雅的中樂配襯,古味盎然。
課堂少教授 偏重詩格律
難得何教授粉墨登場拍片介紹唐詩,Elsie自然要聯絡他,了解《唐詩三百秒》的緣起和特色。何教授說,在疫情期間,港大發展及校友事務部希望製作有關唐詩的短片系列,藉此推廣詩詞和中國傳統文化,他認為很有意思,且認同以短片形式介紹唐詩,既可扼要道出重點,又不會出現冷場,故答允主持及負責內容,但由於時間所限,只能主持10集。為此,他選了3首古體詩,7首近體詩,並偏重講解詩的格律。
「詩由格律組成,如無格律,詩不是詩,而是一堆文字。」何教授表示,現時中小學老師教授唐詩時,少有談及格律,原因是老師本身也少接觸外,課程不考核也是原因之一;但他認為,孩子如能從格律的角度開始學習唐詩,效果會更好,因此希望透過《唐詩三百秒》,填補有關方面的不足。
何教授說,10集短片基本上都從格律開始講解,再談意義和手法。唐詩數目甚多,只揀10首談何容易,因此何教授就找來一些學生較熟悉的、在詩中有好句,或在聲律上可供發揮的唐詩作剖析。「例如李白的〈月下獨酌〉,是文憑試要考的範文之一,用作打頭陣,起碼學生要讀,但平日課堂卻沒教格律,看過短片了解詩的格律,覺得有趣,從而引起好奇心,再看其他。」
Elsie看過《唐詩三百秒》的其他短片,何教授介紹的唐詩,還有柳宗元的〈江雪〉、王維的〈終南山〉、杜甫的〈登高〉、韋應物的〈長安遇馮著〉、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等等。
正如何教授所講,本港學校教唐詩時,多從其意義、詩人生平等入手,較少談格律,因此難免讓學生認為格律是很難懂的課題,但何教授指,只要明白其規律,唐詩的格律實不難掌握。「詩就是平仄的組合,平指平聲,仄是上、去、入3聲,平仄的組合就出了近體詩的格律。」他補充指,近體詩在唐代才出現,其格律是固定的,故掌握近體詩的格律,在理解和欣賞唐詩時,自然更有幫助,體會也更深刻。
類似中古音 粵語易上手
何教授認為,從宏觀角度,唐詩是中國文化很重要的部分,非常寶貴,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人,都應該要保存,而且,他指南方很多方言,包括粵語,都可以對應當時的中古音,適合讀及寫近體詩,有助保存中國古典詩歌文化,反而普通話沒有「入聲」,不能以普通話作近體詩,否則會錯平仄,「中古音和粵語是對應的,大家都是『平、上、去、入』,希望可利用粵語優勢,盡中國人的責任。」
何教授說,希望觀眾看完10集後,可得出整體概念,了解詩的平仄是很嚴格的,即使不會讀詩中的字和解釋,起碼也不要錯聲調,小朋友更可藉此把基礎打好,日後再學詩就更易掌握。「希望可回歸正統,告訴大家,詩就是詩,賦就是賦,散文就是散文,文體要清清楚楚。」
精美墨寶冊 贈逾400校
提到何教授拍攝《唐詩三百秒》時,抄寫了10幅節目中唐詩的佳句,加上節目名稱,合共有11幅墨寶,為慶賀利瑪竇宿舍成立93周年,何教授把墨寶捐贈這間當年入住的宿舍,其後亦會拍賣籌款,所得將作為宿舍發展之用。「利瑪竇宿舍的門牌是薄扶林道93號,故93對宿生來說是很特別,我也覺得有意思。」
Elsie知道,發展及校友事務部更把11幅書法印成硬皮的精美冊子,送給全港400多所中學,推廣中華文化。此外,現時《唐詩三百秒》已上載到YouTube,如讀者想一次過欣賞,亦可以瀏覽專屬網頁,網址為:www.giving.hku.hk/tangpoetry。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
文:Elsie陳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9月19日教育版專欄「家長八達通」。
延伸閱讀: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