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學漢語|「瓬」與「簋」祭祀的禮器

2024-09-01 14:00

瓬與簋

  • 【粵語讀音】fong2
  • 【普通話讀音】fǎng
  • 【粵普同音字】仿、訪、紡

【名典引用】

  1. 旊(瓬)人為簋,實一觳,崇尺,厚半寸,唇寸。——《周禮.冬官考工記》
  2. 土工,陶瓬也。——杜佑《通典》
  3. 建壺之執窒瓬塗而彌之以重帛,窒則不吐也。——《宋史.卷四八.天文志一》

【例句】

  1. 《考工記》中記錄了許多工匠的名稱,其中就有提到放陶人、瓬人。

【漢字起源】
《說文解字》:「瓬,周家搏埴之工也。从瓦,方聲。」「搏埴」意思是拍擊黏土,所以「瓬」可理解為用黏土製造陶、瓦器之人。「瓬」是一個形聲字,它的字義與「瓦」有聯繫,讀音與「方」相關。

  • 【粵語讀音】gwai2
  • 【普通話讀音】guǐ
  • 【粵普同音字】鬼、軌、詭
  • 【組詞】大豐簋(意為西周初期的青銅器)、簠簋不飾(意為做官不廉潔)

【名典引用】

  1. 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飽。——《詩經》
  2. 豐骨輸廟堂,鮮腴藉籩簋。——王績《古意六首.其三》
  3. 故古之大夫,其有坐不廉污穢而退放之者,則曰簠簋不飾。——《群書治要•五刑》

【例句】

  1. 「簋」是古代一種盛食物的器具,形狀不一,多為圓形,兩側有耳。
  2. 那位官員簠簋不飾,遭到百姓的厭惡和唾棄。

【漢字起源】
《說文解字》:「簋,黍稷方器也。从竹、从皿、从皀。」「簋」是會意字,是古代盛放黍、稷等食物的器具,它還是用於祭祀的禮器。據《王力古漢語字典》的記載:「出土的簋,有陶製的,也有銅製的;其形有方有圓,以圓的居多。」

出土自西周時期的青銅簋,現藏於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出土自西周時期的青銅簋,現藏於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最熟悉的生僻字——簋

若只寫一個「簋」字,恐怕沒多少人認識它,但一說「九大簋」,懂得粵語的同學頓時會心微笑。

簋,即是古時用來裝黍、稷等的食具,曾亦是祭祀的其中一種重要禮器,商周、西周時期尤甚。根據古籍記載,最早的簋是以竹製成,後來衍生出木、陶、土及青銅多種原材料,現時出土的文物多為青銅製簋。

粵語中的「九大簋」是指在廣東一帶盛行的傳統宴席,代表九道豐富大菜的意思。有趣的是,傳統的九大簋裏不會奉上牛肉,因為牛擔當着耕田的重任,因此不常被當作菜式。

文:星島中學學生報《S-FILE》編輯部、鴻文館文化工作室、梁佩施;圖:網上圖片
部份漢字資料由鴻文館文化工作室提供。想了解更多漢語資訊,歡迎瀏覽鴻文館漢語學習綜合網

相關文章: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