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點評】基礎科學是犇,技術再牛也只是牛

2021-02-06 07:55

高錕教授憑光纖科技理論突破,開啟了數位化時代,獲得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0年得獎者的項目更重要,現正帶動全球進入下一波產業革命,值得期待的是中國,我們可望趕上這個創新科技浪潮。

為了方便講故事,先轉到今年1月16日北京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這個論壇很有爭議性。廣州汽車集團(廣汽)董事長曾慶洪在會上透露,該集團研發了全新動力電池新技術,令電動車擁有1000公里的續航力,而且快速充電,8分鐘可以充滿80%。席間科學家歐陽高明站出來說︰「如果有人告訴你,這個車能跑1000公里,幾分鐘能充滿電,還很安全,成本又很低。以目前的技術來講,他一定是騙子。」

說法有道理,全球最先進的Tesla電動車廠,旗下Model 3最高續航力是605公里(最新公布Roadster已達1000公里),你還要快過華為手機的充電速度,是不是開玩笑?廣汽在論壇前一天已把相關新技術消息在網上公開,至於你信不信,反正消息傳出之後,股市信了,廣汽香港股價即日大升20%,A股就漲停板。廣汽發言人在論壇重申這項新電池技術已經走出實驗室,進行實車測試階段,強調今年9月會推出市場。廣汽是否技術超過了Tesla好快有分曉,不急嘛,但你一定會問這款新電池有什麼「黑科技」?

答案就是採用了10年前才獲諾獎的新材料石墨烯。兩位得獎者是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俄裔教授,得獎時蓋姆(Andre Geim)52歲,諾弗瑟列夫(Konstantin Novoselov)年僅36歲。2004年他們在一次偶然實驗發現這新材料,接著發表兩篇論文,引發科學界的爆炸性引用,繼而兩人很快就奪取了諾獎。你可知高錕得諾獎的論文原來發表於1966年,43年之後,才以76歲之齡獲獎,反映科學界是如何把石墨烯當成石破天驚的發現。

被視為矽晶之後的改變世界、顛覆時代的石墨烯,具有超薄、導電速度快、密度高的特點,將是取代半導體的新一代電子元件材料。中國敏銳的捕捉到這個時機,2015年10月23日習近平訪問曼徹斯特大學,引發內地企業研發這新材料的熱潮。據悉廣汽2014年開始研發石墨烯用途,令人意外的是花了6年時間便宣佈取得「1000公里、8分鐘充電80%」的新動力電池,新技術是以鋰電池為基礎,添加了1%至2%石墨烯材料而成。

市場質疑這種新技術電池即使面世,成本可能是一個問題,不過,跨得過實車測試這一關,從而投入量產之後,以中國市場規模,國家戰略調配的件條下,要降低成本的難度反而不大。《紐約時報》報導中國電動車現況︰「世界各地的電池成本正在以每年近20%的速度下降,中國企業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西部腹地建起了巨大的電池製造廠,尤其是青海省。用於電池的鋰礦大多來自青海。大規模生產帶來了讓他人望而生畏的規模經濟。」這裡補充一點資料,青海的鋰礦佔世界三分之一;電動汽車常用的鈷主要出產於非洲,但中國企業買下不少礦源,也是主要提煉生產商;還有生產石墨烯的石墨,中國是全球資源最豐富之地。

看過以上資料,你以為中國都擁有了最多的條件,看來萬事俱備,其實我們欠的就是如發明石墨烯的基礎科學,中國有夠多基礎科學成果,從發明到技術應用,再到市場化都可以一條龍做到的話,我們才是不受牽制約的科技強國。牛年將之,寄望中國犇起來!

深藍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