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廣場】公有雲備份平台 減成本簡化遷移
2021-02-09 10:13
Veeam宣布推出Backup for Google Cloud Platform(GCP),繼Azure及AWS以後再支援GCP,企業採用多雲環境,約72%企業使用多於一家公有雲,Google Cloud也是全球排名前五位的公有雲,用戶快速增長。
雖然,公有雲備份速度極高,也毋須安裝軟件,為VM作Snapshots自動連續備份,甚至備份到不同地區(Region),以確保不受地區性災難影響,然後直接復原VM至其他區域,過程簡單。
公有雲的備份既安全又不花錢,第三方備份軟件是否從此失去了價值?事實上,公有雲上的備份保護軟件,仍有不少增值空間。
管理眾多公有雲上的虛擬機器(VM),工作瑣碎,統一的備份方案減少複雜性;以標準既定備份方針保護數據;Backup for GCP直接從GCP Marketplace安裝,屬於雲原生的應用,但可統一實施同一備份Snapshots方針,甚至作更連續和頻繁備份,達到預定的服務水平。
Veeam聲稱Backup for GCP可減低復原的RPO和RTO,也就是通過建立頻繁的還原點,減少出現故障後,數據丟失量和系統停頓的時間。
物件儲存減開支
其次,Veeam支援公有雲的「物件儲存」(Object Storage),也就是Google Cloud Storge的Buckets,降低備份大批VM成本。Snapshots是備份GCP上主機持久儲存服務Persistent Disk唯一方法,Persistent Disk是VM的數據儲存空間,可被想像成是實體硬碟一樣,以固定大小的區塊寫入,不能儲存於Google雲端的物件儲存Buckets上,只能作為區塊(Block Storage)形式儲存。Buckets原本是公有雲針對數目眾多,大小不一檔案,儲存價格亦比區塊儲存低得多。
Backup for GCP則可將Persistent Disk變成檔案的格式,再存放Cloud Storge Buckets儲存,大幅減低儲存的成本。如果儲存大量VM,又保留不同版本作歸檔,Buckets就非常理想。物件儲存唯一缺點是恢復的速度略慢,卻可省回大筆開支。
Backup for GCP亦可以恢復VM內的單一檔案,也就是所謂Granular file-level,毋須恢復整部VM,只恢復系統內單一檔案,簡化系統人員取回檔案的時間。
Backup for GCP另一功能是估計儲存的成本,計算不同備份策略總成本,因為公有雲的成本極難估計,GCP也不會為儲存提供估算,系統人員作預算,往往無甚把握。上述功能可估計服務承諾水平的總成本,作出平衡的決策。
Veeam其中一個功能,可在不同儲存平台備份,在其他儲存上還原,因此打通了儲存硬件,甚至成為遷移系統的工具。有趣的是,Backup for GCP也具類似的優點。
備份工具簡化遷移
Veeam提供了單一平台Backup & Replication,作用是保護、保障和管理所有應用程式及數據,集中所有雲端、虛擬和實體數據。VM備份到Buckets後,可再傳送到外部的數據以集中Backup & Replication儲存。
公有雲穩定又可靠,備份VM到外部數據中心,似乎多此一舉。但據Veeam介紹,VM傳送Backup & Replication後,自動轉譯成了可移植格式,就可恢復遷移到其他平台;例如VMware或者Nutanix等私有雲,甚至遷至其他公有雲。
公有雲安裝的VM,往往易入難出。私有雲的VM或實體機器,一旦上載至公有雲,就難以還原。Backup & Replication簡化VM從公有雲移回私有雲;至少簡化了應用「撤出」公有雲的難度。Veeam一向可用作從不同儲存設備之間遷移,只要在設備之間複製備份,就可實現了遷移,打通異質儲存平台。
Backup for GCP加入多種性能,不少靠雲原生Workers應用,為備份加入額外的功能;包括從Snapshots恢復檔案,或變成可儲存成物件的格式。
公有雲根據耗用運算來收費,Workers工作完成後自動關閉,以節省運算費用。
Veeam資訊科技總監及產品策略高級副總裁 Danny Allan表示:「Veeam意識到為全球40多萬客戶制定雲端策略的重要性,致力提供更廣泛的平台支援和選擇。透過現時的Backup for GCP强化支援公有雲,擴展與Google Cloud合作。Veeam收購了Kasten,客戶透過Google Cloud Marketplace安裝為Kubernetes訂造的Kasten K10平台。」
Veeam也提供10個VM免費授權,除了在GCP上授權,亦提供BYOL的選項,以Veeam通用許可證(Veeam Universal Licensing,VUL)授權,簡化許可證管理及支援多雲環境,避免Veeam支付多重授權費。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