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點評|科技有幾多個25年,致香港特區!

2022-07-01 10:00

香港回歸25周年紀念日。1997年首屆特區政府,即着手規劃發展創新科技、實現香港經濟轉型的大計。算起來,香港創科同樣走過了25年的路途。成續如何?我跟大家分享三個故事,勝過長篇報告。

1998年3月,特首董建華宣布成立創新科技委員會,邀請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校長田長霖教授擔任主席;當年曾問鼎美國能源部長,又是美國總統科技顧問的田長霖,放下美國的事業,全身投入香港轉型大計,同年,香港建設第一個科學園。他領導的委員會提出具體建議,發展香港成為創新及科技中心;讓香港從金融城市,轉為一個知識為本和科技密集的經濟體系。田長霖力言香港有能力搞高科技,香港經濟再創高峰可期。

香港回歸之前10年,台灣新竹科學園成立不久,從美國半導體業退下來返台當工研院院長的張忠謀,在「台灣科技教父」李國鼎的支持下,1987年創辦了台積電公司。台灣兩次關鍵產業轉型,都是在李國鼎推動下完成,第一次是農業轉型工業,第二次是工業轉型科技產業。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說,「沒有李國鼎,就沒有台積電。」

台積電初創時資金缺乏,李國鼎一一拜會台灣企業家,爭取支持關鍵產業轉型和投資台積電,包括王永慶都投資支持。台積的第一個25年已經飛黃騰達,2012年位踞全球半導體晶圓代工廠的number one,市佔率近50%。今天的台積電芯片技術更是領先全球,最尖端的2nm芯片已經進行量產。

我們還要說韓國的故事,1983年是公認韓國半導體產業的歷史轉捩點。韓國財團的進入讓半導體行業進入大規模集成(VLSI)生產時代,這些包括三星、金星社以及現代公司(後改名為海力士半導體,並被SK集團收購)等企業。這實現了韓國工業的質變——從簡單的裝配生產到精密的芯片加工生產。1983年初三星決定對記憶體(DRAM)生產進行大規模投資。為當時韓國仍是一個簡單的裝配生產基地,水平不高。不過25年之後,2008年的韓國雖然經歷了世界金融危機,以及半導體市場過剩的困境,不過,三星突團而出,擠走了主要的德國對手奇夢達(Qimonda),開始在半導體業稱霸,今天韓國就是高科技強國。

第三個故事是說美國矽谷,1956年,半導體之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把他的矽晶研究帶到帕洛阿圖(Palo Alto),25年之後的1981年大家可知矽谷變成什麼?是世界的高科技中心,一個神勝的創新園地,這一年是個人電腦的興起,蘋果、微軟、英特爾的資訊科技輝煌時代。

一個25年足以創造出科技奇蹟,不是奇蹟也可以說是傳奇,例如與香港為鄰的深圳,1992年鄧小平南巡之後,繼續改革開放,深圳晉身科技大都會,騰訊、華為、大疆等代表性公司…。香港25年前有最充份的條件和優勢,25年之後,有眾多優越條件,就是沒法招攬到全球創科精英來港創新創業。是不是土壤問題?氣侯問題?

我不如直就主要是土地問題,香港大半地方是郊野公園,土地資源成本很高,是世界之最的行列。你教初創者怎來、初創公司怎經營?你告訴香港有很好生態環境,平時會見到野豬寶寶,但,這算吸引嗎?

深藍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