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教育供過於求 裁減學校最佳時機
2022-09-03 08:35
要先分這辨這個問題是周期性還是結構性。出生率多少受周期因素影響,例如2019年的黑暴事件和之後的新冠疫情爆發。由於市民的情緒受到壓抑,會影響生育意願。
不過,香港的出生率低,更加多的是結構性問題。年青人不願意結婚生子,是環球發達社會的大趨勢,香港只是其中的一個典型而已。當周期性因素過去了,香港的出生率應該會反彈,但是,中長線結構性走勢繼續起作用,香港的出生率還在走下坡路。
人口老化加上出生率低,衍生出兩個問題,人口老化造成醫療和安老服務的不足。據說,政府估計,無論怎樣增加安老院,都遠遠追不上長者增加的數目,另外即使新增數量不夠多的安老院,也嚴重缺乏護理人員。
出生率低則產生過剩的問題,主要是教育。按目前的出生率,香港每年的學生人數只有3.5萬人,而目前從幼稚園到小學中學的現有供應,都是以每級有6、7萬人的水平設計,其過剩程度可想而知。
上屆政府在上任之初,為了討好教協等政治團體,大力投放資源在教育方面,每年增加近50億元經常性撥款,為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本年度教育開支1119億,按年增加47億,增長超過5%,佔政府開支18%,是僅次於社會福利的政府第二大開支。
政府的收入是由香港市民勞動而來的,香港人口老化,勞動力減少,但又要大量增加醫療開支,如果在教育方面不能隨著出生率下降而控制教育開支的話,政府的開支就會驚人地增長,恐怕政府未來的結構性財赤會非常巨大。
過去,由於教師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團體,背後有反對派力量在大力支撐,即使政府見到本地人口老化和出生率低的大趨勢,在裁減學校、減低開支方面相當「窒手」,見到學生人數減少,就搞小班教學,不敢減少學校的數量,這是一種政治性決策,而不是科學性決策。
現時的嬰兒人數大幅減少,3年之後,教育服務過剩的浪潮將殺到幼稚園,之後會一波一波地向上移。在各級學校當中,最不受影響的是大學,原因是香港的大學入學率只有20 %左右,中學生人數減少,降低入讀大學的收生門檻就可以了,甚至可以人人都能夠入讀大學。這也是外地的情況,例如台灣的大學入學率就是100%。當然,大學學生人數不足,也可以擴大招收海外學生,補充生源。
而中小學就完全是兩回事了,大部分的學校接受政府全額資助,有些學校已經出現一年級新生只收到十幾個的狀況,她們早就應該裁減了。
現時是關閉收生不足學校的最佳時機,因為正出現一個「無痛」的窗口。最近,移民風氣極盛,很多學校已經開始抱怨,請老師很難,有些學校甚至有一成的老師移民海外。裁減學校,最痛的就是老師,他們會面對失業的困境,而如今正藉老師供不應求的狀況,一間學校被裁了,該校的老師可以到其他的學校任教,所以,老師的痛楚不大,政治阻力亦相對較低。
另外,學校的土地也是珍貴的資源,用裁減了的學校的土地興建公屋或者安老院,可以幫助解決社會的急切的問題。
政府要盡快行動,不要一方面出現有不少學校收生不足,同時又有很多學校請不夠老師,需要大量增加老師培訓學額。結果過幾年後,又因為學生人數不斷減少,造成老師供過於求的情況,既增加下一代老師的就業困難,又極度浪費社會資源。
香港的教育供過於求的大趨勢已經顯現,就不要被短期移民增加造成老師人數減少的現象矇蔽,政府宜及早部署,規劃未來。
盧永雄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編按原題為「裁減學校的時候到了」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