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冀理性看待零碳能源 培育新血貢獻減碳 核能專家陸炳林推動核安全教育 破除謬誤

2024-08-07 08:00

每日雜誌|冀理性看待零碳能源 培育新血貢獻減碳 核能專家陸炳林推動核安全教育 破除謬誤
每日雜誌|冀理性看待零碳能源 培育新血貢獻減碳 核能專家陸炳林推動核安全教育 破除謬誤

過去30年,港人對核電的態度經歷了重大轉變,香港核學會主席、中華電力低碳能源教育中心前副總監陸炳林博士深有體會。作為本地核電專家,他多年來分享專業知識和實際經驗,教育大眾認識核電的原理和運作,見證港人從最初的反對,到如今更理性地看待核能。隨着全球積極實現碳中和目標,核能持續受到各地青睞,他盼藉此鼓勵更多年輕人投身核能行業,為香港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大亞灣核電站為港供應零碳能源30年。 中電提供
大亞灣核電站為港供應零碳能源30年。 中電提供

「時間證明一切,大亞灣核電站安全運作30年,也為香港供應零碳能源30年了。」陸炳林是本港的核能專家,過去曾親身於核電站工作,自福島核事故後,致力於本港核電安全公眾教育,樂見市民在政府和多方努力下,更理性看待核能,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反核人士誤指核電等同核武

回顧2011年3月11日,日本9級大地震引發大規模災害,離震央最近的岩手縣、宮城縣、福島縣的海岸線地區遭海嘯襲擊,當中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冷卻系統陷入癱瘓,多座反應堆過熱,最終引致嚴重的核事故。作為當時香港工程師學會核子分部主席,陸炳林接受大批傳媒採訪,解釋核電的基本原理。

翌年,陸炳林與30多位核能、氣象學、醫學物理等領域的專家成立香港核學會,舉辦各種講座和論壇,邀請海內外專家講解核電安全知識,期望向大眾傳播正確的資訊,「我有責任將知道的告訴市民,讓他們自行判斷。」

陸炳林不諱言,二戰結束後,核能技術已被應用於民用設施,「但仍有許多人認為核電等同核武。」他無奈地說,有關誤解源自部分反核人士,將兩者混為一談,「他們用一些較『驚嚇』的語言,告訴別人核電站有危險,甚至可能發生核爆。」

事實上,核電站和核武器截然不同。陸炳林解釋,「核電用的鈾燃料濃度只有3%至5%,而製作核彈的濃度需超過90%。」他形容兩者像啤酒和烈酒,前者因酒精濃度低無法點燃。為了破除謬誤,他多年來不時接受傳媒採訪,冀加深大眾對核電基本運作原理和安全機制的認知。

陸炳林(中)與多位專家在2012年成立香港核學會。 資料圖片
陸炳林(中)與多位專家在2012年成立香港核學會。 資料圖片
陸炳林樂見港人對核電的態度轉變。 歐樂年攝
陸炳林樂見港人對核電的態度轉變。 歐樂年攝

能源皆有缺點 毋須避談嚴重事故

「在我的認知中,核工業的安全系數非常高!」他回憶在英國工作時,曾為特勞斯芬尼德(Trawsfynydd)和塞茲維爾A(Sizewell A)的鎂諾克斯反應堆設計檢修用機械人,「第一代技術沒有預留維修空間,我們需要在安全殼上開孔,將機械人送入內部進行檢查,當時我離反應堆只有30米左右。」

為確保機械人適用於輻射環境及狹窄空間,陸炳林與團隊鑽研核電站的設計,並針對各種材料作反複測試。他特別記得,經嚴謹程序才能取得進入核電站工作的許可,「我們一早便會集合,討論當天工作,要先做風險評估,再交給保健物理師評估對人體和整體環境的影響。」

「我認為核能的重要性越來越高。」在他看來,核能乃專門領域,涉及複雜的核裂變理論,以及多種複雜量度單位,因此更需要公眾教育,「我不贊成只講核電的優點,因為任何能源都必定有缺點;我也不避諱談切爾諾貝爾和福島等嚴重核事故,這些都是市民需要了解的。」

倘無核電 港須廣植樹減碳

近年全球暖化問題越趨嚴峻,穩定潔淨的核能再次受到各地青睞。去年底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由美國、法國、日本、英國等20多國聯名的宣言指,核能在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上扮演「關鍵角色」,提倡在2050年前將核能產量增加3倍;意大利在90年代關閉所有核電站,上月該國向歐盟提交「能源與氣候計劃案」,計劃重新引入核能,預期2050年核能發電比例將達11%。

陸炳林說,地球上最為豐富的能源是煤炭,惟在燃燒過程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污染物,難以作清潔能源使用;儲量僅次於煤炭的核能成為最佳選擇,「北歐如格陵蘭島和冰島等地能依賴地熱和水力發電滿足能源需求,但香港缺乏自然資源,核能無疑是重要的零碳能源。」他強調,若沒有大亞灣核電站提供零碳能源,香港需劃出五分一土地種植樹木,才能有效減少碳排放。

壓水堆技術先進 發生事故率極低

多年來,他與社會各界保持密切溝通。即使在研討會上遭遇反核團體示威,他亦盡量讓對方表達意見,並主動解釋核能知識和技術。他以美國三哩島核事故為例,指出該事故和福島事故均出現堆心熔解的問題,「福島採用沸水式反應堆,而三哩島是壓水式反應堆,後者厚實的安全殼能阻止輻射洩漏,故未有對周邊環境和民眾造成嚴重影響。」他指,大亞灣核電站採用類似的壓水堆技術,且更為先進,發生事故的機率極低。

另一例子則是日本女川核電站。他提到,該電站比福島更接近震央,但在風險評估中預見海嘯可能高達13米,因此將防波堤高度提升至13.8米,結果在海嘯過後仍能穩定運作,「這證明只要有適當的風險評估和相應防護措施,核電基本上是安全可靠的發電方式,正如日本政府所指,福島事故並非技術問題,而是人為因素所致。」

香港城市大學在2017年與中電合作成立「中華電力低碳能源教育中心」,多年來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向大眾推廣多種低碳能源如核電的相關知識。作為中心的前副總監,他希望藉此消除公眾對核電安全的擔憂,吸引更多人投身這一領域。

培訓人才不僅為滿足行業需求,更為了促進香港的可持續發展。陸炳林認為,香港不能依賴單一能源,需要構建合理的能源組合,而核電作為穩定可靠、價格平穩的零碳能源,將扮演關鍵角色,「我們希望核工業能健康發展,公眾教育和人才培育缺一不可。」

中華電力低碳能源教育中心提供大亞灣核電站3D導賞體驗。 中華電力低碳能源教育中心提供
中華電力低碳能源教育中心提供大亞灣核電站3D導賞體驗。 中華電力低碳能源教育中心提供
低碳節能小發明比賽吸引逾千名中小學生參加。 中華電力低碳能源教育中心提供
低碳節能小發明比賽吸引逾千名中小學生參加。 中華電力低碳能源教育中心提供

低碳能源教育中心 「親身」走入核電站

中華電力低碳能源教育中心自2017年開幕以來,已成為本港重要的低碳能源和核電知識推廣平台,累計接待超過4.8萬名參觀者,包括政府官員、專業人士和學生等。

陸炳林說,中心約一半空間用於介紹核電知識,設有3D影院和互動遊戲等多媒體內容,並設有大亞灣核電站的虛擬導覽,讓參觀者「親身」走入核電站,「實際參觀並不容易,中心和中國廣核集團(中廣核)及城大創意媒體學院合作,把大亞灣的設計圖重組成3D虛擬實景。」

節能發明賽逾千學生參與

除了創新的展覽,中心持續通過活動,推廣低碳能源理念,包括舉辦親子工作坊、網上互動遊戲等,去年的「低碳節能小發明比賽」吸引逾千名中小學生參與,鼓勵他們將低碳小發明應用於日常生活。

翻查資料,政府於2021建議將參觀該中心,納入中學化學及物理科的課程框架,充分肯定中心在公眾教育的貢獻。根據中心去年向逾800名參觀人士進行的意見調查,73.6%受訪者同意香港應使用更多核電以協助減碳,體現多年教育的成效。

李衍泓(右)是中電的見習工程師。 受訪者提供
李衍泓(右)是中電的見習工程師。 受訪者提供
李衍泓期望日後投身核電行業,為香港邁向碳中和目標出一分力。 歐樂年攝
李衍泓期望日後投身核電行業,為香港邁向碳中和目標出一分力。 歐樂年攝

城大核能課程採國際先進模擬系統培育人才

城大是本港首間及唯一開設核能相關課程的大專院校,其核子及風險工程學士課程涵蓋核子工程、核子醫療及放射醫學、維修工程、風險工程、危機管理等專業知識,學生畢業後可從事風險工程、核工程及醫學物理等工作。

畢業生:跨學科助多角度思考

陸炳林分享,該課程採用國際先進的核子反應堆模擬實驗室培訓人才,並提供實習機會,「中國正嘗試將核電技術出口,香港可發揮積極作用,培養國際化的人才。」

畢業生李衍泓說,該課程有助培訓跨學科學習及多角度思考,當中的交流及實習,讓他進一步了解核能及發電廠運作。他提到,核電作為零碳能源,在全球減碳發展中極具潛力,前景廣闊。

李衍泓目前在中電任職見習工程師,他期望可到該公司的核電業務部作深層次訓練,希望未來能投身核電行業,親身參與設計和興建核電站項目,為香港邁向碳中和目標出一分力。

記者:林家希 

攝影:歐樂年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