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新移民潮」青年机遇

2021-08-08 00:00

近月,「新移民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些言论认为留港青年将有更多机会,甚至有人认为青年将迎来二十年来最好的机遇期,因为一部分人离港将意味着空缺和较少的竞争,这种思维实在令人担忧。

毋庸置疑,自一九年以来,港人移民海外数字一直增加,据政府统计处资料显示,二○年底的香港人口较一九年减少百分之零点六,有四万九千九百人移离香港。据台湾移民署资料显示,二○年有逾万港人移居台湾,是九十年代以来最高。据英国内政部资料显示,BNO签证计画截至三月三十一日已经收到三点四三万宗BNO申请,这些数字均显示着人口外流,但这是否能够印证留港青年将有更好的前景和机会呢?

移民本身就具有优势人口的特徵,移民带走的不但是人口,同时也有资本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移民也会带走机会,因为移民当中的有些人可能就是企业家或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才。然而,今次的移民潮与香港历史出现过的移民潮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处将直接影响青年对前景的判断。

首先,「新移民潮」不是由单一事件触发,而是两个事件在相近的时间触发了两个群组采取行动。第一件是一九年的社会事件所引发的社会动荡,促使一批以家长、追求稳定生活为首的市民移民,这群移民不一定是蓝或黄,也不一定是反中,出发点比较侧重个人和子女发展。第二件是二○年落实的《国安法》,则引起一九年曾参与示威的人士恐慌,由于害怕被政府追究责任而离开,当中亦夹杂对香港前景极悲观的市民,这群移民的政治意向较为鲜明,反中的情绪较为普遍。这造成「新移民潮」底下出现了两种特徵的移民,其能力、专业性也各有不同。

其次,是二○年后的移民出现平民化、年轻化的现象 ,这一方面是香港政治环境转变有关,同时也与外国降低对港人移民条件有关。从表面看来,留港的青年似乎真的能够享受到「新移民红利」。

在短期内,留港青年或能从不同行业的即时空缺中获利,其中以教师、社工、医护人员、公务员尤为明显。例如香港直接资助学校议会主席陈狄安表示,今年教师离职人数较往年多,甚至有学校流失双位数老师。据社署资料显示,在二○至二一年度离职人数为二百七十人,较上年度增加二成五,当中有八十四人辞职,按年上升九成。衞生署的数据显示,从一九年到二一年两年间,公务员辞职人数合共二百五十二人。根据公务员事务局提交立法会的文件显示,二○/二一年度辞职人数及比率均是自九八/九九年度以来最高 。

然而,据美联移民顾问的「港人移民取态及置业资金调查」发现,卖楼套现作移民资金只占二成三,即大部分移民的港人会选择留下香港物业作为移民保障,亦不排除部分移民只为了拿到外国户籍,这些港人回流的可能性较高。

从外国回流的香港市民,不但可以重新加入香港的竞争之中,而且他们在外国的生活经验,也强化了其视野和语言能力,竞争力更强,留港青年若不捉紧时间装备自己,未来不见得能一帆风顺。

随着亚洲各国国力提升,其青年竞争力亦不断提升,香港青年的优势将逐渐被赶超。以「二○二○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就业竞争力排名」为例,香港的排名在十年间被南韩超越并抛离。青年竞争力的引擎在于心态与眼界,这需要合适的社会氛围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建构,然而,在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中,教育经常开支逾一千零七亿元,较去年增加约百三,增幅是各个政策范畴最少的。相对政府经常开支,今年教育开支占百分之十九点五,较去年的百分之二十点五%进一步减少,即使香港面对疫情,笔者仍希望政府在教育资源投放上作进一步倾斜。

在香港获得奥运金牌、香港市民士气高涨之际,期望政府能利用青年适应力强的特徵,适时公布支援青年成长的计画,捉住让运动员的正能量在社会中持续加大的良机,令青年在过去两年累积的负面情绪转换为积极力量,为提升香港青年竞争力创造更有利条件,以应对香港青年未来将会遇到的挑战。

张文嵩(政贤力量政策研究顾问)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