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敢为人先参与国企改造提升

2022-02-21 00:00

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过程中,特别在早期扮演了独特角色,大量港商主要透过「三来一补」方式到内地开设加工出口企业。但事实上,在内地早期国有企业的技术设备更新、厂房改造、产能提升,乃至企业体制改革过程中,香港的角色举足轻重。 
投资青啤促成上市

今日国际知名的青岛啤酒厂于一九○三年建立,是当时国家进行国企股份制改革、境外上市进程走在最前列的企业。改革开放初期,青啤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大约五成供海外市场,另五成主要供内地重要接待活动使用,长期处于「一啤难求」状况。

鉴于青啤急需资金扩大产能,香港中资银行一马当先,为青啤老厂提供资金,购置先进设备、改造旧厂房,助青啤提升产能。其后,更以直接投资方式与青啤组建中外合资企业——青岛啤酒第二有限公司。青啤二厂注册资本五千万元人民币(下同),中方出资三千七百五十万元,外方出资一千二百五十万元。外方主要投资者是当时港澳中银集团成员机构——中南银行、盐业银行、香港宝生银行及澳门南通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港澳中资金融机构持有青啤二厂二成五股权。青啤二厂投产后缓解了供不应求局面。其后青啤还与青岛在香港的窗口公司——香港华青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利用香港资金组建青啤三厂,进一步提升生产能力。

九十年代初,国家开始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革,让有条件的企业到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记得一九九一年底,笔者是港澳中银集团一名经济研究员,与青啤二厂的港方股东中南银行、盐业银行及宝生银行三位主管信贷业务的副总经理前往青岛参加由市政府主办的一个研讨会。会议期间,俞正声市长利用午餐和早餐的机会与我们相聚,交谈中向我们提出希望就青岛第二啤酒厂外方股权问题与中银进行磋商。

由于青啤二厂股权变动涉及提前终止合资经营合约,有合同和章程等复杂的法律问题及商业利益。俞市长表示,他会亲自带队到深圳与香港中资银行股东洽谈可行方案。

俞正声市长在青岛方与港方股东就二啤厂股权及经营合约的变动谈判过程中亲力亲为,做了大量协调工作,最后港方银行股东从国企发展的大局出发,把在青啤的股权投资转为贷款,即以「股转债」方式在投资合约远未到期时退出所持有的青啤二厂资产,为青啤计画进行的股权与资产重组提供条件,也为日后到香港上市铺路。

一九九二年四月,国家决定选择包括青岛啤酒、上海石化、北京人民印刷、天津渤海化工等九家企业作为首批国企赴香港上市。由于青岛啤酒厂在股权重组方面已提前做了工作,有底气与当时具有领先优势的上海石化竞争,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国企。

一九九三年七月,港澳中银集团成员公司——中国建设财务(香港)有限公司(中银国际前身)作为青岛啤酒在香港上市的独家保荐人,成功主持了青啤在港上市发行。青啤成为首家在境外上市的内地国企载入史册。在青啤成功在港上市的示范下,内地国企纷纷仿效,争取来港或境外其他市场上市集资,开启了内地企业赴境外上市,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的新里程。

当年,香港的前辈们在与内地开展经贸与投资合作过程中,那种敢于拼搏、敢为人先、大胆探索合作模式的创新精神,令人敬佩;另外,港商在内地投资,与内地的夥伴既讲求合约精神,也能因应国情作灵活务实的调整。这种能够在支持国家建设、企业发展与商业原则之间取得平衡,也充分展现了港商寻求合作双赢的无比智慧! 
谢国梁 博士 
中大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名誉高级研究员、
《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审稿专家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