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吸取疫情教训 提升管治效能(之二)

2022-04-12 00:00

笔者在上期专栏尝试从五个方面,分析特区政府应对新冠疫情时凸显的管治短板,包括应变能力欠佳、有权不用及有责不负、缺乏大局思维、预视能力不足,以及动员能力有限,今集再谈谈其他几个方面的观察。
智慧城市建设迟缓:一个「安心出行」程式,揭示许多香港市民原来仍未拥有或懂得使用智能手机,增加追查感染源头及追踪密切接触者的难度。作为抗疫纾困及重振经济措施的电子消费券推出,显露原来香港许多商铺还未应用电子支付系统,比起内地城市不知落后了多少年,增加商户与消费者因接触而感染病毒的风险。
官员科技盲 空谈电子政府
再者,不仅是部分长者及基层市民存在数码鸿沟,原来不少政府部门、高层官员也疑似「科技盲」。部分公务员因缺乏软硬件配套及相关指引和训练,加上不同部门的电脑系统及资讯往往未能互联互通,导致「在家工作」变成「暂停工作」,影响许多在疫情期间最有逼切需要的公共服务。安心出行、健康码、疫苗护照等推出慢、应用急、功能少、漏洞多,没有善用大数据来加强防疫及提升施政成效,「电子政府」沦为空谈。 
文宣能力薄弱:甚么是「动态清零」、接种疫苗的好处胜于风险、各类防疫措施的准则和必要性等,政府往往有理说不清,更甚是讲多错多,惹人反感。不同医学专家亦有不同说法,令市民混淆不清,迷失方向。
港台最近少了为政府「倒米」或唱反调,但仍然未有能有效扮演政府宣传机器的角色。新闻处处长及新闻统筹专员在此关键时刻竟是双双悬空,令人质疑有关职位的存在价值!要由特首披甲上阵日日会见记者,如此安排效益成疑。立法打击假新闻、假讯息至今只闻楼梯响,连辟谣都乏力,更何况是推广正面讯息呢?
应对「双老化」无方:许多大厦出现垂直或横向传播,原因之一是楼宇老化及劏房林立,失修、僭建、渠管乱驳问题严重。数以千计长者染疫死亡,除了因为接种率偏低,预防性及基层医疗不足,安老院舍环境挤逼兼照顾员人手短缺等也是重要原因。人口与楼宇双老化问题路人皆见,但政府多年来都未有积极正视,未有采取措施缓解或提出根本解决办法,到问题爆煲时显得束手无策。
偏西轻中 医疗系统「双失衡」
医疗系统「双失衡」:香港的公私营医疗体系长期失衡,出现人手及资源错配。一旦公立医院因疫情大爆发而「冧档」,私营医院及私家医护纵使想帮手也缺乏设施和经验,或是基于其他原因而拒绝施援。特区政府没有「强力出手」,最后又要中央帮忙「出口」,呼吁私院同心抗疫。
另一失衡是一直偏重,甚至独尊西医。口讲要加快香港的中医药发展,但实际上仍视中医为次一等、只具辅助用途的另类医学,部分新冠患者因而得不到最适切和全面的治疗。二十年前提出要建设「中药港」,但二十年过后连首所中医医院都未建成。
有业界人士形容,已持续两年多的疫情,对企业形同「压力测试」,对个人有如全面的身心体检,笔者认为对政府应两者皆是,有助找出香港的种种管治缺失和系统性问题。适逢特首选举开始接受提名,寄望来届特首及其管治团队,能够吸取今次疫情的惨痛教训,在上任后针对现存短板,切实采取行动提升特区的管治效能,造福社群。

谢伟铨
立法会建筑、测量、都市规划及园境界议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