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同为安老服务开新篇

2022-04-26 00:00

香港环境独特,有百分之四至五的老人选择在院舍养老,而且比例和人数正急速上升。在第五波疫情里,我们的安老院舍成为了重灾区,印证改革安老院舍服务乃当前急务。
租金贵薪金高  影响私营院舍

虽然林郑政府任内把投放于安老服务的开支增加了近九成,而且整体服务质素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碍于一些制度性的障碍,三个关键难题还没有解决迹象,结果未能真正做到「老有所依」。在二○二二年,政府津助院舍轮候时间还是超过三年,私营安老院的整体质素还是不理想,而家居养老的社区照顾配套还未能让大部分独居老人受惠。政府今天应对上述三大难题的策略,跟笔者在二○一二年卸任安老事务委员会成员时的措施比较,似乎没有太大分别。市民用家是以院舍轮候时间和院舍的质素来衡量安老服务成果,李家超先生既然提出「以结果为目标解决不同问题」的大方向,便必须采纳新思维去改革安老服务。

在今时今日的香港,患上认知障碍症或中风而急需入住院舍的长者,由于津助院舍要轮候多年,很多只可以选择私营院舍。虽然业界已很努力去改善服务,但是碍于香港租金贵薪金高,大部分经营者还是无法扭转私营院舍环境挤逼和照顾人手不足这两大不足点。津助院舍可能质素较有保证,但是由于觅地难,以及对员工资历要求较高,筹备一间院舍往往需要十年以上。看见建造多些津助安老院舍无助燃眉之急,现届政府大量增购甲一级私营院舍宿位,同时也按「钱跟老人走」的原则研究各种资助。笔者认为这是走对了路,但是成效始终未能到位。归根究柢,私营院舍投资者要逆着租金贵薪金高去增加有质素的宿位,并不是个简单的任务。另一方面,由于护理人手不足和环境挤逼,院舍需要把身体状况转较差的老人立即送入医院,形成「一个出院换一个入院」的「旋转门」现象,为公营医疗制造庞大的压力。

要大幅地增建高质素的院舍,新一届政府便必须提升诱因,积极地吸引具实力的商家投资银发市场。同时更要弹性地拆墙松绑,借助私人市场的灵活性去提供所需的大量高质素宿位。先决条件便是要吸引大型的投资者。现今的私营院舍经营者,绝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虽然不少也做得很出色,但是他们在聘请员工及推广服务上没有优势,也无法跟私营医疗有互动性的联系,更遑论抗衡租金贵这个绊脚石。
吸引投资者  引入新思维

要大财团乐于投资安老服务,首先要鼓励投资者用创意去开辟新领域。比方说,除了传统院舍,政府可以促进发展商在新项目内加设安老服务元素,如具一条龙配套的服务式住宅或提供护理支援的养老村等。虽然现在政府也有为包括的安老院舍的地产项目提供地价上豁免,但是由于缺乏政府的积极推动,成效并不显著。另一方面,可以容许大型的私营院舍,在优先雇用本地员工的大前提下,聘请一定数目的外劳。此外,可以鼓励私人院舍附设具小型医院设备的「医疗站」,既可治疗轻症,也可提供复康及暂托。设施由投资者营运,由区内私家医生负责医疗,并以公私营医疗协助模式运作。此举不但可以减少公立医院的「旋转门」现象,甚至可以承担医管局的老人科的部分工作量。

强化私营安老服务的同时,也要加强监管。虽然,政府会在这方面进一步立法,但是立法的同时也必须提升政府监管能力,做到多落区多巡视。除了要增加人手,也可以授权医管局的社区老人评估小组、地区上的家庭医生,以及区议会去协助监察工作。

笔者提出的大部分建议,政府实际上已经有类似的计画。但是,跟房屋问题一样,由于官员难以用崭新思维去突破障碍,尽管多方面投入了很多功夫,结果还是不理想。知道李家超先生深信政府施政必须以解决市民的问题为首位。期望新一届政府能制定能改善院舍轮候时间和质素的政策,让辛劳了一生的长者真正得到实惠,分享到发展红利。
黄以谦 
精神科医生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