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赴大湾区发展 达人才三赢

2022-06-27 00:00

岭南大学副校长莫家豪认为,院校到大湾区办学能突破本地局限,亦扩阔本港年轻人的学习经验和就业出路。
岭南大学副校长莫家豪认为,院校到大湾区办学能突破本地局限,亦扩阔本港年轻人的学习经验和就业出路。

(星岛日报报道)香港被誉为亚洲教育枢纽,弹丸之地有多所世界排名前百的大学,近年多校先后「北上」大湾区扩展版图。熟悉本港高等教育发展的岭南大学副校长莫家豪认为,本地适龄学生减少,要吸纳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是未来发展重点,到大湾区办学能突破大学在本地的局限,亦扩阔本港年轻人的学习经验和就业出路。

本港高等教育界在过去二十五载蓬勃发展,政府资助大学和自资院校各踞江山,有私立院校升格大学,亦有资助大学率先「北上」建内地分校,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八大之中的六所大学,加上都会大学(见表),都已经或计画落地大湾区发展校区。
中大科大内地受追捧

对大湾区及本地教育发展素有研究的莫家豪,分析本港大学到内地办学历程,指○五年浸会大学首到珠海合作办学,初期广东省政府对此犹豫,后来院校愈办愈好,逐渐收生水平达到一,而获政府支持;一四年中文大学到深圳设分校,起点较浸大当年高,深受当地政府支持,拟借中大之力协助发展优秀的大学群。到一八年,科技大学宣布落地广州南沙,更是大受追捧,「不止因科大世界排名高,还有科技和研究水平,配合到广州的创科发展方向。」他指岭大因学科性质,虽未满足内地城市创科发展需要,亦能够凭擅长的学科和内地院校办联合课程,互相合作「加分」。

莫家豪指,内地政府不乏财政资源投放大学教研,笑称单是清华大学一年经费,已比本港八大一年加起来多。「如果互补,资源共享,发展更强的科研实力,能巩固香港在地区内的教育枢纽位置,创造机会给我们的年轻人。」
内地投放大  资源共享港得益

他认为国家鼓励本港大学到大湾区发展的政策,令本港和内地院校,以及中央自身人才储备达到「三赢」局面,尤其本港适龄学生人口下跌,若将收生的层面扩阔到六、七千万人口的大湾区,由本港大学发挥国际性优势、内地大学发挥产业和研究联系,学生将来的学习经验和就业出路会更广阔。

同时,大湾区机遇能为大学教育未来发展,吸纳世界各地,包括来自内地的人才到港。「试想每年这么多人考高考,顶尖的一批人选择来港读书,他们也是将来的储备人才。」他指纵然这些学生读完未必留港发展,但他们取得香港学位、对港有所认识,将来返回内地或其他地方工作,具备的香港经验都成为「联系点」,作为未来发展的桥梁。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