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恒:创科成港经济新动力
2022-06-29 00:00
(星岛日报报道)本港政府近年大力发展创科,尽管创新及科技局于二○一五年才正式成立,但自回归以来政府已经看清楚,香港若要继续往前走,创科发展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领域。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表示,过去几年创科成为新的经济动力,在人才、机构数目上均大增,而不少成功上市的创科公司例子,例如商汤,显示香港的市场太小,需要经历融入大湾区及内地市场后,才能逐渐壮大,甚至将规模扩展到全世界。
薛永恒表示,回归第一届政府就开始着手准备发展创科,但因当时仍处于起步阶段,势头比较弱,所以香港一直都较为倚重金融、贸易、物流和旅游四大经济支柱,但社会现在对创科已经有全新的看法,这几年创科成为新的经济动力,市场开始推出科技商品。
初创科企8年增至4000家
薛永恒表示,香港的基础科研领域相对较强,但早期并没有将这些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到应用科研再商品化的氛围存在。有见于此,本港开始有一些配套出现,除了科学园和数码港,还有政府创新及科技基金出台支持,鼓励将基础科研的成果做转化。他笑言,香港创科界近年开始「人到钱到」,逐渐进入黄金时间,十几家独角兽企业陆续「毕业上埋市」。
他说,商汤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由最初九十年代在实验室展开研发业务,二○一四年进驻科学园旗舰店,慢慢在全世界开枝散叶,成为其中一家最有价值的人工智能公司,二○二一年再回到香港上市;「大疆创新」在科技大学「出咗世」之后也去了深圳。
指企业扩大成果要「走出去」
这个旅程还没完结,薛永恒认为,商汤是比较成功的例子,但都要去过内地后才能发展得更好,可见香港的市场太小,要将科研成果落地包括原件制造,再测试,再优化,再拿到生产綫「由零到十、由十到一百、由一百到一千」,甚至推出市场,作为一个七百万人的城市不可能在每一个科技领域和环节都做得完备,创科公司要将成果扩大都要去其他市场。
他再举例,香港其中一个年轻的创业者GoGoVan将市场的需要转化成一个商品推出,在数码港拿了十万元开展业务之后就去了新加坡和东南亚,再回到大湾区深圳,最后在香港上市。
薛永恒相信中港合作模式在未来会更为加强,而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内地由初期主要提供平价人力和土地,到现在分别在不同的创科环节建立了自己的强项。他又表示,香港作为积极的合作者,要想创科产业做得更快更好,就要和大湾区其他城市厉害的跑手们「强强联手」,例如香港的基础科研和深圳的应用科研两者成果转化的能力,还有东莞、广州及其他量产的工业基地,才可以在全世界科技的比并中脱颖而出。
「两地合作模式未来会加强」
薛永恒表示,大湾区城市之间既能够做到优势互补,也难免会有竞争的存在,所以香港「自己也要自强」。作为创科局局长,他希望创科整个产业环节中能有更多的部分能够留在香港,令到本港的经济得到更大益处。他又补充,希望在新一任第六届特首的领导之下,本港无论是在经济发展、青年向上游或者民生改善,都能够透过创新科技和再工业化做得更好。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