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大力推进协同创新 提升大湾区建设质量

2023-03-14 00:00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充分体现坚持创新在大湾区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区域协同创新,就是建立全新型大湾区体制,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湾区不同城市的产业优势和创新资源,推动不同城市之间创新主体深入合作,实现具有全局性、前瞻性重大科技项目和一系列创新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和商业落地。

经过探索和实践,大湾区协同创新取得较大进展,尤其在生物科技相关领域,形成香港基础研发——广深产业应用——香港市场融资——商业落地推广的协同创新模式,有力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大湾区协同创新取得较好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是:

第一,各城市产业导向各自为政比较严重,不加区别地过度集中在一些新兴产业。据统计,大湾区的9个城市都将集成电路、5G、人工智能、大数据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将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城市也超过半数。由于这些城市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不相同,同质化的竞争,浪费和侵蚀可用于协同创新的资源,造成创新项目科技含量不够高,定位产业难以高质量发展。

第二,制度不同给大湾区创新要素流动带来障碍,影响创新主体进行深度合作,降低跨境协同创新的推进效率。主要表现在知识产权保护、跨境数据流动和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等方面。

第三,科技人才自由跨境流动受到制约,协同创新潜力难以全面释放。由于广东与港澳双向跨境人才流动不够畅通,无论是内地人才赴港澳或港澳人才来内地发展,民生保障如医疗、教育、社保和置业等方面缺乏深度互通、互认,难以做到同等对待。粤港澳积极推进职业资格互认,但由于落地实施范围和速度等因素,三地人才流通仍显得缓慢。在内地的港澳人才,较难及时跟进和掌握政策讯息,且身分被视为境外投资者,创业机遇受到限制。
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工作

协同创新对于加快大湾区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应从更高的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推进区域协同创新的重大意义,更加主动、积极地创造条件、做好工作。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健全新型体制。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下,成立专责区域协同创新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协同创新,建立健全协同创新体系机制。整合、完善大湾区产业联盟及协作机制,合力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发挥独特优势。

充分用好「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对标国际规则,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创新要素的便捷流动,增强跨境科研合作动力。全面允许香港、澳门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申请大湾区科技项目。设立重大科研项目协同创新专项资金,并允许在大湾区跨境使用。在确保安全前提下,适度放松对重点协同创新项目数据跨境流动的监管。推动区域科研成果转化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实现新进展。
3. 营造优质环境。

广东省为港澳人才提供一站式、系统化的政策汇总平台,放宽港澳居民赴大湾区创业的负面清单。针对大湾区人才短缺的行业及特定领域,加快职业资格互认政策全面衔接。对引进的港澳高端人才和亟需紧缺人才,深圳、广州对其职称评审开辟绿色通道。三地加强职业认证统筹协调机制,拓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合作试点范围(「一试三证」,一个地方考试,三个地方获得认证)。进一步放宽对内地赴港澳科创人才的申请限制,使其在获取创新资源方面,享受和本地创业人员的同等待遇。

当前,建设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的任务重要、紧逼,粤港澳共同努力、深化合作,加大创新力度,加快融合进度,推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陈清霞
全国政协委员、行政会议成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