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邻社力量 系统支援隐蔽照顾者

2024-08-09 00:00

观塘一对母子倒毙寓所,初步怀疑是60岁儿子意外跌倒失救,其患病卧床的82岁母亲因无人照顾而死亡。事件再敲响以老护老、以老护残的照顾者悲歌警号,凸显当局对照顾者的支援不足,无法有效识别隐藏于社区中却又不愿寻求支援的高危照顾者。照顾者悲剧一宗接一宗,当局在处理上须放弃旧思维,既然隐蔽照顾者不会主动求助,便应主动出击,设法把他们找出来,提供适当支援。

去年9月,一对智障兄弟因母亲入院乏人照顾而饿死在秀茂坪公屋单位内,当局随即推出24小时照顾者支援专线,之后再开通一站式照顾者资讯网站,并在今年3月荃湾和南区推出支援长者及照顾者先导计划,但社区依然不时发生多宗涉及照顾者的命案。今次悲剧中的母子虽是综援受助家庭,即使社署去年11月曾做家访,但当局却没有跟进,原因是该对母子没要求任何支援,反映隐蔽照顾者问题是较难识别,让当局大感头痛。
蒐集公屋户资料交社署跟进

隐蔽照顾者大多是弱势社群,很少与人交流,宁愿与被照顾者一起艰苦生活,也不愿意向人求助。这可能是他们认为自己可解决问题,不想麻烦别人;也可能是出于自尊心作祟,不想被标签为照顾者,担心家人的地位被看扁而不愿放下身段求助。由于隐蔽照顾者不会主动求助,当局要找出他们犹如大海捞针,即使派关爱队上门挨家逐户拍门,他们因不愿接触陌生人而拒绝开门,就算开门也未必肯打开心扉,跟关爱队畅所欲言。

因此,当局要识别高危照顾者不能单靠支援热线电话、照顾者资讯网站,这些招数只适用于哪些愿主动求助的一群,至于不愿寻求协助的隐蔽一群,有必要调整策略,利用政府和民间力量,主动出击去找出他们并提供支援。

首先,本港有逾30%人住在公共屋邨,政府应善用这个资源优势,用新思维新手段蒐集照顾者的数据。例如,向公屋住户派发问卷,询问其家中是否有长者、残疾人士需要长期照顾,鼓励他们提供相关资讯,让房署可掌握一手资料,再交予社署跟进评估,有助识别哪个照顾者属于高危一群,需要提供支援。此举可能被指侵犯私隐,但在当前以老护老悲剧不时发生,有需要以新思维应对,相信住户也会理解,加上搜集得来的资料,亦有助政府日后对社区设施进行新规划。

同时,当局也应鼓励市民发挥邻里守望相助精神。毕竟远亲不如近邻,大家每天上下班时有机会碰面,若邻居家中住有长者,平时要多加留意,若发现照顾者疲惫而自己相对空闲,可主动提出暂时代为照顾长者,让照顾者获得喘息空间。当局也应呼吁公共屋邨和私楼的物管处,关注独居或照顾者住户,若发现对方两天没出门,应在巡楼时按铃问候,若察觉有异状,可及时提供支援或报警求助,避免悲剧发生。

此外,不少长者患有慢性病,需要定期到公院覆诊,大多会由照顾者陪诊,只要医护在登记问诊时花点时间耐心询问,不难识别出哪个长者或照顾者身心健康异常,需要转介予医院社工跟进,从而更有效地找出需要支援的隐蔽照顾者。
建登记册助制订周全政策

不过,长远而言,政府应尽快建立照顾者登记册,并派社工或关爱队上门做家访,评估其身心状况,从而尽早识别社区中谁是高风险的照顾者,及早为其提供心理健康支援和辅导服务,并且掌握各区照顾者的准确资料和收集其意见,有助制订更周全、更针对性的照顾者政策。

每次发生以老护老、以老护残的家庭悲剧,官员总是说照顾者悲剧一宗也嫌多,但不能流于口号,而是应采取实质有效方法将悲剧减少,才是公众最想见到的事情。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