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三时遇启蒙导师接触野外世界 成就两栖爬虫专家

2024-08-26 00:00

「刘氏掌突蟾」是以刘惠宁命名,表扬他对华南地区两栖动物研究的贡献。
「刘氏掌突蟾」是以刘惠宁命名,表扬他对华南地区两栖动物研究的贡献。

由昔日黑发少年郎,到白发斑斑的「乐悠咭」用家,刘惠宁爱护动物的初心不变。他笑言,童年曾想过当动物护理员,直至中三时遇上启蒙导师鲍嘉天神父,接触到野外观察两栖爬行动物的大世界,影响所及成就了一位本港的两栖及爬虫权威。

现年61岁的刘惠宁说,爱上动物是受爸爸影响,「童年时家住薄扶林唐楼,爸爸在天台建铁笼养白鸽、鱼、猫、雀鸟和白老鼠。」满屋动物,启发他对动物的好奇心,其后搬到华富邨,少年惠宁更到瀑布湾捉草蜢,给爸爸的雀鸟「加餸」。他称,当时喜欢到动植物公园,因为可以近距离观察不同大型动物,更想过长大后当动物护理员。
命名本港独有「刘氏掌突蟾」

然而引导他走上科研路的,是圣类斯中学生物科老师鲍嘉天神父,中三那年,他首次随鲍神父到龙虎山河溪捉鱼,当时捕获一条小黑蛇,带返学校水族馆饲养,其后经鲍神父好友,即50年代在南丫岛首次发现卢氏小树蛙的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约翰‧卢文(John D. Romer),确认是香港首次发现的「香港后棱蛇」。由于无文献参考,他指喂食时遇到大难题,「喂鱼、虾及蝌蚪都不成功,最后突发奇想喂蚯蚓,小蛇竟然开口进食。」经此事后,他迷上两栖爬行动物。

研究「两爬」动物多年,刘亦曾纪录到首次于本港发现的物种「香港半叶趾虎」。他称,当时翻查外国文献发现无纪录,推断是本港新发现品种,但他不是分类学家,至多年前经分类学家确认及发布为新物种。刘惠宁性格谦逊,追问下才透露另有本港独有蛙类「刘氏掌突蟾」也是以他命名。据知,该命名是表扬他对华南地区两栖动物研究的贡献,不过,他谦称该蛙是早年由约翰‧卢文首次发现,近年再经基因检测确认是本港特有品种。问到心情感受,他维持一贯低调作风,淡然说「开心啦」,轻轻带过。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