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链恶菌袭港 毋须强制呈报藏危机

2024-09-19 00:00

侵入性乙型链球菌袭港,衞生防护中心呼吁市民提高警觉,避免徒手触碰淡水鱼。
侵入性乙型链球菌袭港,衞生防护中心呼吁市民提高警觉,避免徒手触碰淡水鱼。

侵入性乙型链球菌袭港,截至本周一(16日),全港累计有40宗基因序列型283(ST283)感染个案,大多曾接触或处理生的淡水鱼。有街市鱼档东主指,淡水鱼生意下跌至少30%,另有食肆暂停供应鱼肉,有备无患。有医生指,现时ST283传播途径未明,却未有列入《预防及控制疾病条例》(第599章)附表,盼当局考虑制订其他通报机制,及早作出流行病学的跟进。有议员认为,可持续观察并教育市民,提升公众的关注及危机意识。 

衞生署公布,上月至9月16日期间,住院病人感染侵入性乙型链球菌的个案数字有上升趋势,其中40宗个案属基因序列型283(ST283)感染,分别居于全港18区,主要出现败血症及关节脓肿;当中30人本身有长期病患,其中2人已去世。衞生防护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0名病人当中没有从事鱼贩、渔业养殖相关工作,但31宗个案在病发前曾接触或处理生的淡水鱼(当中5人报称处理时手部带有伤口);相关淡水鱼购自11个不同地区共23个街市,中心认为受影响的淡水鱼可能涉及批发层面。
火锅店弃置价值4000元鲜鱼

大埔有主要售卖淡水鱼的街市鱼档,有东主称消息一出,近日生意下跌至少30%,「平时下午4点多已差不多卖出所有鱼,但这几天仍剩下很多条。」有火锅店东主指,得悉侵入性乙型链球菌袭港,已即日弃置价值4000元的新鲜鱼肉,惟仍有熟客因为担心受感染而取消预约,「中秋节约有15%生意受影响。」他指,由于鱼肉不是必要的火锅配料,现已暂停入货。

泰国餐厅「泰味」负责人Alan指,旗下3间分店每周共购入约150条乌头鱼,消息公布后有向供应商查询鱼类品质,而相关养鱼场都有优质认证,不过近日客人明显较少选择明炉乌头。他补充,明炉乌头、泰式盐烧罗非鱼等菜式都是煮至全熟才上菜,庆幸中秋生意未有太大影响,「估计主打烤鱼、水煮鱼的店铺或受较大影响。」

参考渔护署网站,本港塘鱼养殖业集中在新界西北部,当中鱼塘分为淡水及半咸淡水两种。在2023年,本地内陆鱼塘所占面积约1130公顷,生产约1052公吨淡水鱼,当中鱼苗及幼鱼多由内地等地输入。香港街市鱼类海鲜研究社社长Vincent指,本地食用淡水鱼种类繁多,包括鲩鱼、鲮鱼、福寿鱼、桂花鱼和白鳝等,全都来自本地或内地的繁殖场,后者占近80%。

事实上,香港过去数年均出现侵入性乙型链球菌,包括2021年9月至10月期间曾录得逾90宗感染个案,7人死亡,当中有50多宗涉及ST283感染。感染及传染病科专科医生、医学会传染病顾问委员会联席主席曾祈殷指,ST283的特别之处在于高致病性,在恶劣环境的存活率高、适应性强,在全球暖化、气温上升的海水或湖泊当中,亦相对有繁衍性。他补充,邻近爆发病症的东南亚国家都尝试抽查环境样本化验,同样是ST283比较多。
ST283致病性存活率高

根据衞生防护中心网站,大部分与ST283相关的侵入性乙型链球菌疾病的感染途径不明,有文献报告与进食或不当处理含菌的食物有关,亦有报告指出ST283存在于淡水鱼中,特别是养殖鱼。感染及传染病科专科医生林纬逊指,ST283主要透过伤口和皮肤接触而感染,病者会出现伤口红肿、疼痛及发烧的症状,若然细菌入血,可致菌血症或败血症,患者可能「沾寒沾冻」、血压不稳及心跳加快,严重者或出现感染性休克,或导致脑膜炎、骨骼发炎和化脓性关节炎等。

林指,不排除东南亚的鱼塘受感染,受感染鱼类透过供应链流入香港市面出售,「未经煮熟的鱼类有机会污染环境和水源,甚至在鱼档交叉感染。」

根据《预防及控制疾病条例》(第599章),本港共有53种须呈报的传染病,包括登革热、日本脑炎及狂犬病等,所有注册医生若发现怀疑或证实属须呈报的传染病,均须通知衞生防护中心,而医生亦应呈报对公共衞生有重要影响的其他疾病及情况。然而,现时侵入性乙型链球菌尚未被列入,医学界呈报与否,视乎医疗机构自行选择。

有前线医生向本报透露,近日接获2宗感染个案,望主动上报,惟其所属医院指,只在衞生防护中心查问时才通报,忧虑届时相关数据和样本或已不齐全,无法进行基因排序,「若社会出现另一个基因序列型的感染群组,或无法及时辨识。」

医疗衞生界立法会议员林哲玄指,一般会考虑传染病的致病性、严重性和可控性以判断是否呈报。他认为,ST283只在接触或食用感染源受感染,预防方法较清晰,加上早期感染用抗生素可控,暂时没有必要纳入条例附表,可保持观察,「最重要是教育市民,而非引起市民的恐慌。」他相信,大部分严重个案都会被送入医管局辖下的医院,而医管局一定会把个案上呈,反而应考虑是否规定私家医院必须呈报。
促派员致电医院要求「报数」

曾祈殷则认为,现时ST283传播途径未明,其高致病性、可致严重并发症及高死亡率的特点,足以构成公共衞生议题,而传染病会不停变化,理应多加提醒市民和医护人员。他强调,并非要引起社会恐慌,但现时的数字或只是冰山一角。据他所知,部分护士和实验室人员对该传染病缺乏认知。

林纬逊提到,以往有突发传染病被短暂列入附表,待政府掌握相关数字,再决定是否恒常列入,「也是可以考虑的方案。」参考近年列入条例的「猴痘」,2022年5月初在英国通报首例,及后欧美多国亦传出多宗确诊病例,衞生防护中心在5月底发信通知全港医生和私家医院,要求呈报怀疑个案;政府于6月10日刊宪把猴痘纳入法定须呈报传染病。

曾祈殷期望,相关部门提高机动性,如每日派员致电到各间医院的化验室要求「报数」,并建议当局持续抽样检测本地及入口的河鲜,以及提高社会对有关疾病的关注度。

衞生署发言人指,自2021年夏季后,已与医院管理局加强侵入性乙型链球菌入院个案的监测,当发现整体个案有不寻常上升时,中心会即时作出跟进调查并会就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以确定所属基因序列型。中心会继续按疾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及防控措施,适时检视相关监测策略。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