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童自杀堪关注 优化应急机制只治标

2024-09-19 00:00

开学半个月,已经有3名学童自杀身亡,再次引起社会关注学生情绪健康问题,港府承认及早识别和支援高自杀风险学生的「三层应急机制」有必要继续存在,以及进一步优化空间。但这还不够,还须学校和家长配合,源头减压,并建立关怀文化,纾缓学童负面情绪。
善用校外社工减精神科医生压力

港府去年底因应学童自杀频仍,在全港中学推出「三层应急机制」,为期两个月,其后将措施延长至今年底。机制第一层是协助学校及早识别和辅导有较高自杀风险的学生,第二层是若学校人手不足,教育局会协助将有关个案转介给社署跟进;第三层是校长将严重个案转介公院精神科医生治疗。教育界大多认为机制有效,要求将机制恒常化,但教育局局长蔡若莲上月底指,机制是针对高峰期的额外资源调配安排,若变为恒常安排,可能会影响其他社会人士使用精神健康服务,待做完阶段性总结,才决定是否延长。

然而,特首李家超日前指,「三层应急机制」会继续存在,确保能帮助有高自杀风险的学生,但机制有优化的地方。特首这番话释出两个重要讯息,第一是不用等到有检视结果,已一锤定音延长有关机制,相信与开学不久已有3名学生轻生有关,而学生是未来社会栋梁,令当局不敢掉以轻心,宁愿继续调拨额外资源支援某些有问题学生,以免问题进一步恶化。

第二,现行机制存在不足之处,就是第二层校外社工服务使用率较少,有必要作出优化。截至本月16日为止,由校长转介至精神科有289宗,比第二层校外社工支援的123宗还要多1.3倍。第三层使用率高,相信是校长关心学生,希望能给予最急切精神健康治疗,以致跳级求助。

此举好处是让有问题学生能缩短见精神科医生的轮候时间,由正常个案所需的两至三年,缩短至两个星期;但弊处是很多转介个案未必真的有精神健康问题,结果挤占医疗资源,延长其他社会人士轮候时间。港大香港赛马会防止自杀研究中心较早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有逾20宗15岁或以下轻生个案,81%没有精神问题等高危风险,而有一半个案是因亲人离世、父母离异,心有郁结,一时适应不了,钻牛角尖萌生歪念。只要有人从旁开解,作出心理辅导,便有机会解开心中郁结,根本没必要看精神科医生。特首提出要优化机制,目的是善用校外社工,对症下药帮助有情绪问题的学生,从而缓解精神科医生工作压力。

「三层应急机制」是针对已有精神健康问题的学生,有必要继续存在,但要防止学童轻生,最有效方法还须从源头处理好其压力根源。学童在新学年面对最大压力,主要是担心升中一、中四或转校后无法适应新环境的转变、考试和学习压力,以及校园欺凌等问题。

因此,学校应改善校园氛围,研究如何贴地落实《4Rs精神健康约章》中的Rest(休息)、Relaxation(放松)、Relationship(人际关系)和Resilience(抗逆力)。校方应向学生灌输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其在学习过程中提升抗逆力,学会如何正确处理情绪、待人接物的方法,并减少功课和测验次数,多举办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学习。教师若发现学生情绪和行为有异常时,应主动跟对方交谈和了解,再视乎问题严重性转介校内或校外社工辅导,抑或转介精神科医生治疗。
家教建关怀文化提升学童抗逆力

预防青少年自杀,家长也有责,不要过分着重学业成绩,应尽量每天抽时间与子女闲聊,了解其在校园的生活点滴,不管是开心事和不快事,让其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愿意打开心扉倾诉心事。当子女求助时,切勿指责,而是在聆听后作出有建设性的建议,让其明白到求助并非软弱,父母会跟自己一起勇敢面对。

只要家长和学校加强对学童的关怀,才能守护好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让其在安全和谐环境中成长,即使遇事,也会积极面对。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