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照摄影师令离别不再遗憾

2025-01-13 00:00

周志伟结合摄影与辅导,陪伴被拍摄者梳理人生、解开心结。
周志伟结合摄影与辅导,陪伴被拍摄者梳理人生、解开心结。

在华人社会,死亡议题常被视为禁忌。社工出身的遗照摄影师周志伟,却选择以镜头直面生命的终点。从汶川地震的辅导经历,他见证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决心结合摄影与哀伤辅导,用影像探讨生死,陪伴被拍摄者梳理人生、解开心结。他不仅为末期癌症病人拍摄家庭照,更走访公屋、屋邨等地,为鲜少踏足社福中心的长者免费拍摄。每张照片背后,皆承载着温度与意义。他期盼,告别不再是遗憾,而是爱的延续,让每段离别化为祝福,让每份情感永存记忆。
周志伟偶然接触到医院的宁养病房,为走向生命尽头的病人,拍摄人生最后的照片。起初,他不知从何下手,但渐渐发现,许多病人渴望在生命之终,与家人留下回忆。有次,护士紧急请求他为一位奄奄一息的男病人拍摄全家福。他借来梯子,调整病床,从高处拍摄一家三口紧靠的瞬间,「那位父亲笑了,但其太太和女儿却泪流满面。」隔天病人离世,但照片留下了永恒的纪念。
回应社会填补主流服务缺口

那刻,周志伟深感摄影的力量,不仅是纪录,更是一种陪伴与慰藉,促使他萌生创办「百人遗照」的想法,盼以摄影陪伴被拍摄者回顾生命、审视当下,并规划未来,「我们希望回应社会的服务缺口,填补主流服务未能触及的角落。」

一场场关于生命的对话就此展开,层层沉淀。有八旬婆婆与六旬女儿一同拍摄「人生毕业照」,笑容灿烂,坦然面对死亡。另有女士希望拍一张「回眸一笑」的全身遗照,她说不愿前来送别的亲友太难过,「我希望回头对他们说声『再见』,然后大家各自前行。」

有因交通事故需长期卧床的父亲,错过了儿子的出生与成长,与儿子关系疏离。周志伟为其家庭拍摄全家福,父亲、母亲和儿子紧紧依偎。那位父亲感动地说:「我会把这张照片放大,排在电视机上。每天看着它,对我来说是一种安慰。」

他清晰记得,初次在丧礼上看见自己拍摄的遗照时,心里百感交集。一位百岁人瑞的家人邀其到安老院拍摄,婆婆当时亲自挑选了一张笑容温暖的个人照。婆婆离世后,其家人邀请周志伟出席丧礼,感谢他为婆婆留下珍贵回忆。

那天刚好是他的生日,他默默坐在灵堂,凝视眼前的照片,婆婆的笑容依旧慈祥。他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既感恩能为婆婆留下最后的倩影,为其家人带来慰藉,同时深刻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正是为了减少人们生命中的遗憾。
由社工辗转加入摄影界

回顾周志伟的社工路,1998年毕业后,先后加入不同社福机构,试过到球场「执仔」,也曾投身助学扶贫的工作。做社工近10年,他自认辅导经验丰富,足以应对挑战,惟真正踏足灾区、接触灾民,始觉自身所为微如一粟,难撼生死之重。

那年是2008年,四川省汶川县大地震后,失去家园的灾民于临时安置区安顿。周志伟首次为幸存者提供辅导,对象是一位北川中学三年级男生。男孩忆起地震一刻,学校化为瓦砾,他被掩埋其中,难忍痛苦,漆黑中与一位同学互相勉励,期待获救。然而同学渐没回音,隐约传来一声嘱咐,「我很累……如果你能出去,告诉我妈妈……」。男孩着同学坚持下去,惟四周只馀下沉默,那位同窗终留在废墟中。

他也曾伴随军人,与一位失去至亲的中二级女孩重返灾区。层层交织的铁丝网,包围倒塌的建筑,遮蔽昔日平和澄静的乐土,只有亲历现场,才能听见生命底层的阵阵呼啸。女孩在满目疮痍中一眼认出家园,钻进缝隙寻觅,没多久便激动地说:「找到了!」周志伟一瞥,女孩手拿数本相册,「她只说要回家取物,那时才知道是相册,寄托了她对家人的思念。」

青年的言词赤裸而直接,周志伟承载了难以承受的悲伤,「有人问我可否把家人还给他,让他的家人活着。我开始思考,社工到底是甚么,又可以做些甚么?」种种解不开的结,几欲将他压垮。他硬着头皮,没让负面情绪停在心里太久,惟那些被抑压的情感,随时间侵蚀心灵,「我的价值观崩溃了!当社工是为了帮助别人,但如何助人?」

返港后,他辗转加入摄影界。负担已卸,但无尽的思绪仍萦绕心头,商业世界的虚与委蛇,让他重新寻觅生命的深意。他对社福工作依然热诚,渴望回应那些未被听见的呼声,自此做起结合辅导和摄影的「小实验」,不仅记录影像,亦发掘人们深藏的情感。
办免费拍摄解银发族心结

他和团队时常走访公屋、屋邨和商场,接触鲜少踏足长者中心的银发族。有次,朋友借出商场店铺,他便举办免费的拍摄活动。他回忆,有位伯伯于店外徘徊三天,至第四天才进店,伯伯寡言,拍照时总展示侧脸。他留意到伯伯另一侧有伤痕,耐心引导其转换角度拍摄。对话中,伯伯透露疤痕是为保护年幼儿子,被热水烫伤留下的。

周志伟轻声说:「这道疤痕承载着你对儿子的爱。」伯伯沉默后点头,终选了一张稍侧但能看到疤痕的照片。数日后,伯伯带妻子再来拍摄,数十年的心结彷佛已释怀。

以镜头为钥,打开深锁的心扉;用影像定格生命,传递温暖的情感。周志伟认为,活着不仅在于如何度过每一天,更在于如何面对生命的终点,与所爱之人告别。他直言,「助人」太沉重,但即使只是短暂陪伴,也有价值,「我可以与他并肩走过哀伤,直至他重拾前行的力量。」

从心而行,行之所至,他感悟生命的意义,盼告别不再是遗憾,而是爱的延续,永存记忆中。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本網站正使用 Cookie

我們使用 Cookie 改善網站體驗。 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 Cookie 政策。 Cookie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