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栏】生命教育缺了的一块拼图

2020-10-23 10:45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提到生命教育,人们联想到的大多是一些如何让人活得更积极、乐观和有意义的教育。教育家蒙特梭利曾说:「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只有正确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更加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在学校推动的生命教育,似乎大多集中谈「生」,较少谈到「死」的问题。有些人认为,这是由于社会对谈「死」仍有忌讳,笔者则认为有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师或许也不知从何谈起,毕竟这是一个人生的大课题。然而,若「生和死」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而学校又是装备学生以面对未来的地方,那「生死教育」又岂能只谈一部分,而将另一部分撇下不理呢?

生死教育与性教育和理财教育等价值观教育范畴一样,都是要因应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智发展来配对相对应的学习主题和活动。如在心理学家纳吉的研究中,发现儿童在成长时,会先后经历相信「死去的人会回来」、「人可以避免死亡」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经历」三个阶段,那设计学习活动予不同阶段的学童,就要很不一样了。

大家或会有疑问:「即使父母不说、老师不谈,他们早晚都会进入第三阶段(了解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经历),那为何还要多此一举来弄甚么生死教育、死亡教育呢?」诚然,若生死教育只是让学生认识死亡是人生必经阶段,仅此而已,那真的没需要大费周章。然而,我们这里谈的生死教育,是要让学生通过认识生命的全貌(生与死),以建立正面人生观的教育,那么就不一样了。

例如认识「生命的有限性」,可以令人沮丧不安,亦可令人珍惜光阴;如何引导至后者,这就是生死教育的工作。又例如「生命终结的不可逆转性(即人总要一死)」,可以令人消极悲观,亦可以令人学习到当事情不由自己控制时,如何还能积极乐观面对,活出美好的人生;如何引导至后者,这亦是生死教育的工作。通过学校教育让学生及早有所认识和准备,总比在突如其来的一天,在毫无准备下面对这些人生难题来的好。

总结而言,生命教育(或价值观教育)范畴广泛,而生死教育绝对是众多拼图中,不能或缺的其中一块。

冯汉贤
作者为中学经济科科主任、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获奖教师、课程发展议会学习领域委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10月23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