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栏】生涯规划之基:自我了解

2021-06-11 11:31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近日,某电视台播出一个以配音为比赛项目的电视节目。在节目中,一众惯常面对镜头的演员暂时退居幕后,进行声演。他们要为特选的剧集和卡通片角色进行配音,然后由专业配音员作点评和评分。为何我如此留意这个节目呢?这是因为配音员正是我儿时的「我的志愿」。还记得当时我还是一名小学生,放学回家后,我喜欢将正在播放的卡通片录下,看几篇,写下台词,然后关闭声音,重播片段来尝试配音。回想起来,这也可算是一个自我设计的实习机会吧!然而,我的配音员生涯也止于此,因为升上中学后,我开始有了更多不同的嗜好(如打篮球和弹吉他),亦多了与同学的社交,配音这兴趣和志向便渐被遗忘了。

若然有人在当时问我,认为自己是否胜任、适合和持续乐于成为一名配音员,我相信也没有确切答案。因为以往学校并没有升学择业辅导组,亦没有生涯规划组,老师也很少跟我们提起未来工作,因此大部分同学都没有想过这些问题,还是先读好书,行一步,想一步。

现时的学生则有更多支援了,因为生涯规划已逐渐成为香港学校教育的其中一个重点。它不仅仅是为了学生选科、选校、择业进行辅导而设,它的更重要或更根本功能,是让学生更了解自己,让他们更了解自己是一个甚么样的人,有何志向和能力倾向等。近年,不少学校都会举办一些如九形人格工作坊,或正向教育提倡的二十四个品格强项工作坊等,过程中要学生回答问卷题目,再通过分析,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质。对于以这些工具进行的性格分析精准度,各人有不同意见。然而,即使单单是这个活动本身,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的自我反思机会。

今时今日,面对资讯海量、环境多变,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并进,让学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然而,在我们不断向外追赶的同时,也千万别忘了要照顾他们内在的自己。毕竟没有一个学科适合所有学生,亦没有一个职业适合所有人。要了解自我,方能为自己的未来作出明智和合适的选择。

电邮:[email protected]

冯汉贤
作者为中学经济科科主任、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获奖教师、课程发展议会学习领域委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6月11日教育版专栏「 学与教」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