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副校长随笔】输赢不在起跑綫

2021-08-10 13:12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今届奥运会几经周折,终于在疫情仍然笼罩的情况下完满结束,虽然未能亲身到现场支持运动健儿的落力表现,但在电视机前见证他们一次又一次打破最佳纪录,甚至夺得奖牌,确实感到很是感动。

从奥运比赛项目中,每场赛事的鸣枪声响起开始,所有运动员都带着家乡及人民的爱与支持,努力向着目标进发。能够成为代表队成员,再入围全世界顶尖运动员的大型赛事,委实不容易。因此,取得比赛入场门票,已属难能可贵。能够夺得奖牌,除了努力付出血汗与时间训练之外,还需多方面配合才可。有些运动员希望有最佳表现,打破个人或地区纪录,有些则希望能够顺利完成或享受赛事,甚至向前辈偶像同场竞技。当然,能够夺得金银铜牌自然是锦上添花。

与运动员一样,每位学生都有着不同的背景、能力、兴趣和理念。有些天生下来便对数学特别有兴趣,有些则对学习语文有更强的吸收能力,有些对体育或视艺等术科有过人天分,人人的起跑綫其实都不一样,那么又何来「赢」或「输」在起跑綫这道理呢?

常言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理念是正确的。我们为下一代尽力提供或制造更多及更优质的机会,好让他们能够在启航时有更好的表现,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我们不明白,甚至不接受子女其实不是参加该项「比赛」的材料,而硬性要求他们上阵,与其他健儿比赛,那么这条起跑綫即使有多顺畅,或家长已为子女制造最佳条件也好,子女也不会「赢在起跑綫」,甚至对赛事产生抗拒感。

笔者从小便在想,究竟我们的教育体制,是否有可能可以安排不同学习能力的人,参与不同的学习课程。例如学生A中文成绩较佳,但数学科却比其他同学稍逊,是否可以让其修读高年级的中文课,同时修读低年级的数学课?当然知易行难,一位同学可能还有机会安排,但如果全校八百多名学生同时采用这措施,在行政编排上是极度复杂的,而且要达成上述的理念,背后还有很多细节位例如场地布置、老师编制等要处理。

既然人人都有不同的起跑綫,其实学习真的是要与别人较技,必须一较高下吗?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往往也看到很多升读「非Band 1」中学的学生,或升读非主流大学科目的毕业生,他们往往于社会上仍然占有一席位。相反,入读主流Band 1中学或大学、又或升读海外大学的,毕业后也不一定吃得开。赢在起跑,但输了在终点綫,相信绝非家长所愿。

人类自诞生日起,其实每一天也在学习。学习呼吸、说话、走路、社交、运动、主流或非主流课程、贡献社会等等。学习,一直也是很个人的,亦是很长远的任务。纵然大家已「落场」参与赛事,但每人都有不同的起跑綫,根本不需要比较输赢,倒不如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上享受赛程,体验终生学习的乐趣吧!

黄文龙
小学副校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