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栏】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
2021-08-17 11:22
喜欢偷得浮生去旅行,各处乡村各处例,风俗人情总不同,热爱吾土,心领神会乡土、民俗、文化总关情,外人可意会,无法言传,可欣赏却难以全身、全情投入。
前往经历一次又一次大小战争的欧洲,大城市、小村落,几乎每个国家的国民谈战色变,说到和平、包容、尊重、平等、自由等,支撑着生存、生活,以至生命维持等重要价值,是人人拥抱欢迎。
北欧的几个国家,如瑞典、丹麦、芬兰等,更尤好此道,重视教育,愈基础愈重视,对因天生、后天遭遇种种不幸与拦阻,导致或「伤」或「残」或「障」的孩童,乃至成人,都照顾有加,用政府的政策与资源的倾斜,补上或大或小的后天不足,让他们站在人生发展路途的平等綫上。这叫做「积极性分歧」(positive discrimination),这政策愈受政府及民间社会尊重,代表这个社会的人文精神与生命教育愈进步。
世界文明俯瞰,奥林匹克运动会受尊重、受重视,并非是「没有创新只有更创新的世界纪录」,而是通过世界级的运动员,在竞技场上宣扬比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彰显公正、公平、友谊、包容、拼搏、欣赏等推进文明的价值,才是最重要,才是现代奥运会不惜工本举办的初心。
同一天空,同一梦想,一九八○年开始,国际残奥会与国际奥委会签订协议,每届奥运会取得主办权的城市,必然随即主办残奥会,让因种种原因导致有身心障碍的运动员,有机会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成就自己,照亮别人,体现伤健同行在奥运的世界文明。
本月二十四日,香港派出二十四位运动员代表,排除万难远赴日本参与残奥会的各项比赛。无疑,一个城市,残奥会愈受重视,这个城市的幸福感愈是加强,辐射方圆,这里的人文关怀精神,会愈见畅旺。中国香港队,加油!
锺山晴
作者热爱教学,喜爱体艺文化,曾任职中学及小学校长。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8月17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