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的孔子?祭之以礼的高尚情操|星岛教室

2024-01-29 11:29

迷信的孔子?祭之以礼的高尚情操|星岛教室
迷信的孔子?祭之以礼的高尚情操|星岛教室

中国古时,祭祀之风盛行,早在殷商西周之时,古人已有鬼神之论。他们崇拜鬼神,大量的祭祀仪式由此而生。古人奉之、祭之,以求得到庇佑,免除祸患。孔子作为周文化继承者,承袭周文化不足为奇,孔子有关祭祀的言行亦不鲜见,孔子强调祭祀,这岂不支持鬼神之论?这又可否证明受历代世人景仰的孔子也有导人迷信的一面?


孔子尚鬼神?

在《论语.述而》篇中,曾有以下对话: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从引文所见,当时孔子患病,子路为其祈祷,以求神明庇佑,孔子知道后表示自己早已为己祈求,孔子此举不就笃信鬼神的存在?加上孔子经常强调祭祀,对一切祭祀的礼数严谨对待,这岂非重鬼神的表现?

若我们只单凭字面解释,的确可说孔子乐于近鬼神、奉鬼神,亦相信鬼神能掌控吉凶、祸福甚或生死。可不少学者在后来的注疏中指出,其实孔子此言是指自己素来所行已合于神明,即所谓所作所为能坦然面对天地良心,故此处似乎未能证明孔子有求神之举。可能亦有人质疑此说法只是后人过分诠释,不足为信,那我们不如退后数步,综观孔子生前所言所行,不难发现孔子对鬼神之说并没有那么痴迷,相反更刻意淡化,反倒将重心扳回以人为根本,可说与殷商西周崇拜鬼神之风大相迳庭。


「事鬼」不如「事人」

《论语.述而》中就曾提到「子不语怪、力、乱、神」,当中的「神」便是指鬼神,这无疑是孔子的直白辩解。但这始终未能解决孔子如何看待鬼神的问题,孔子既然不经常将鬼神放在嘴边,那他究竟如何看待鬼神?《论语.雍也》曾提到樊迟问何谓智,孔子有以下答覆: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当中「敬鬼神而远之」一句,正恰好表露出孔子的鬼神观。于孔子,他从未否定鬼神的存在,但同时亦不鼓励亲近鬼神,反倒要「敬而远之」。更甚的是,孔子将殷商西周奉鬼神的重心转移,将重点回归于人。季路曾问孔子如何事奉鬼神,对答如下: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于孔子眼中,人才是人世间的根本,与其将心思放在鬼神身上,倒不如将精力「事人」。孔子看待「生」与「死」也如是,未能解决「生」的问题,又为何要知「死」?孔子对于「鬼神」和「死」刻意避而不谈,并非因为不了解,而是认为应先解决当下的生活,才是人的首要任务,人才是人生的本体。

孔子并未有将鬼神放在高位,反倒人才是他最关心的核心。孔子拒绝鬼神凌驾生人,亦未有如殷商西周般以功利目光看待鬼神,将命运交付,这正可反映孔子并非如此迷信。可是,由此又延伸另一个问题,孔子既不重鬼神,但又何以强调祭祀?


祭祀是教化工具

对于孔子而言,祭祀实为教化的一种形式;着重的并非祭祀本身,而是祭祀背后的自我规范。《论语.泰伯》中孔子曾言: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恤。禹,吾无间然矣。」

对于禹祭祀之所行,孔子表示近乎完美,没甚么可挑剔,原因在于禹认真对待祭祀,平日的他粗茶淡饭,衣着简朴,但祭祀时却依礼预备丰盛的祭品,穿上华美的衣服,那么孔子此言岂非赞赏禹刻薄自己,与孔子重人的思想相违背?非也。孔子实质赞赏的是禹能坚守礼教,以礼约束自己的行为。孔子一向强调礼,以图纠正这礼崩乐坏的时代,他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是人行事的规范,而祭祀便内含礼,故祭祀实能让人学礼、守礼,从而做到不逾矩。

除形式外,孔子强调精神上亦需守礼,这比单纯「行礼」更高阶。《论语.八佾》曾提到孔子对祭祀的看法: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在孔子角度,祭祀非只是一种仪式,更是内心与礼节的契合,人必须真诚对待祭祀,从而内化敬顺、修己安人等道德情感,这正是孔子认为祭祀的最大用处。


「怪力乱神」释义

怪:怪异之事,古人认为此等事物迷惑人心。

力:勇力,古人尚德不尚力。

乱:悖乱,如弑君杀父,乃为大逆。

神:鬼神之说。


祭祀——孝的展现

如上文提及,祭祀是修身学礼的工具,但除此以外,还有何用途?《论语.为政》中便有以下片段: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孔子认为孝便是父母生时以礼事奉;死时以礼葬祭,故此我们可理解「祭之以礼」便是孝的表现,祭祀实为内在情感的表达方式,以答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孔子提出为人子者需守三年之丧,何解?这同样是以祭祀表达对父母的孝敬。

除孝敬外,祭祀亦是慎终追远的实践。「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正表达出孔子对祭祀先祖的要求,当我们祭祀先祖时,应当他们在眼前一样,这正是要求在世的人缅怀先人,让他们感受血脉的传承。

孔子眼中的祭祀,既非宗教的仪式,亦非利己之举,而是道德伦理的实践;是教化的工具;更是修己安人的媒介。时至今天,或许大家认为孔子对鬼神仍有守旧之见,但不能否定的是孔子对鬼神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破除了商周原有的鬼神观,实为当时的突破。


历史思与行

1. 孔子的鬼神观如何与他的伦理观和道德观相关联?

2. 孔子提出了一些祭祀原则和规范,这些原则对于当时的社会和文化有何影响?

3. 在当代社会中,孔子的祭祀观是否还有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甚么?

4. 现今科技发达,祭祖的方式变得多样,这些方式能否符合孔子祭祀的标准?我们又应如何应对?


文:中华基督教会基新中学中国语文科科主任黄星潮

本栏逢周一刊登,由教育评议会邀请资深中小学老师及校长撰稿,以趣味手法,透过中国朝代的重要事件、史地、器物及人物,甚至朝代人物之超越时空故事,引发读者对历史的认识及兴趣。

延伸阅读:

STEAM|橙皮和白醋清洁家居更环保|星岛教室

中国历史|秦朝兵马俑的历史意义与艺术工艺|秦始皇

穿着小技巧 助抵御寒冬|星岛教室

汇聚百家的「稷下学宫」|星岛教室

「甜蜜」有趣科学|星岛教室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