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达文学巨匠︰苏轼|星岛教室
2024-10-14 12:19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1037年),眉州眉山人,卒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经历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5朝。苏轼的政治生涯坎坷,屡遭构陷,但他的文学成就,赢得了古今世人传颂推崇,他既是文学家,也是书法家、画家,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才情横溢。21岁考取进士,以三等优异成绩通过制科考试,派任大理评事凤翔签判(知府的助理官),一举成名。
动人词作
苏轼的散文、诗词作品,名满天下,传颂至今。写人情的感人至深、写世情的豁达超然。最为世人认识的写情之作,包括〈和子由渑池怀旧〉、〈水调歌头〉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轼与弟苏辙(子由)行至渑池,想起当年进京赶考而夜宿的一座寺庙,临别时在老僧房壁上题诗。而今老僧已殁,让苏轼顿觉人生无常,产生了漠视一己得失利禄的超然心态。最后一句既是当年他们骑驴跋涉的实景,也有人生旅途艰困的寓意。「雪泥鸿爪」成了际遇偶然、命运难测的一句成语,流传至今。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苏轼在密州的中秋时节,因怀念在远方济州的弟弟苏辙已经五年没见面了,中秋夜晚,苏轼与僚友欢饮达旦,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重情,一生也为伴侣写了不少词作。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苏轼妻子王弗不幸过世,十年后苏轼梦见亡妻,于密州任上写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成一传颂佳作。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写苏轼梦见忘妻而柔肠寸断,可见苏轼之重情与用情之深。
仕途多舛
苏轼的柔情以外,同时也具有坚定执着的性格,他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不盲从,不徇私,表里如一,在新党与旧党之间,不选边站而采取「是其是、非其非」的态度,结果两面不讨好,「一肚皮不合时宜」,仕途多舛。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四十三岁时,发生了著名的李定「乌台诗案」,他因此事入狱,几死,其弟苏辙自请贬职以轻其罪才得以保全,翌年被贬至黄州。「乌台诗案」是苏轼一生的转折点,此后苏轼的思想由早年以儒家思想为主的心态,逐渐接纳儒释道的通脱哲学,这为他克服逆境提供了有效帮助。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去世,哲宗即位,宣仁太后摄政,任用旧党司马光为相,史称「元佑更化」。苏轼得以回朝,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宣仁太后去世后,宋哲宗复辟宋神宗的政治理念,苏轼的人生再次跌入低谷。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到荒芜的惠州;绍圣四年(1097年),更被贬到海南儋州。苏轼曾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方是苏轼最「倒楣」的地方,他在这些地方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向太后垂帘听政,下诏让苏轼北还。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轼获赦北归行,可是长期流放加上跋涉的艰辛,他从此一病不起,卒于常州。
政绩卓著
尽管苏轼官场失意,逆境并没有消磨掉他对人民百姓的关怀。在地方工作上,苏轼悉力以赴,居官清正,为民兴利除弊,政绩颇多。他在密州力治蝗害、抗旱救灾;在杭州任上,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苏轼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是为苏堤,百姓为表谢意,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反而吩咐家人将猪肉烧得红酥酥,然后切成方块,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百姓都亲切地称之为「东坡肉」。
又当年逾六旬的他被贬海南儋州时,在艰苦生活中劝导汉黎两族和平共处,倡导移风易俗,极力改变人民男尊女卑、迷信鬼神的不良习俗,又对儋州的百姓和缺医少药的病者,关心备至,常常千里寻药,为百姓治病。苏轼虽身处逆境而穷愁潦倒,仍爱民如子,赢得当时及后世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苏轼多年的宦海挫折,屡被贬谪,但依然洒脱随缘,乐观豪迈,写出了无数千古绝唱,又留下卓著政绩,尽显其旷达个性与文学巨匠的风范。
历史思与行
- 宋神宗时新旧党争,苏轼两边不讨好,他的政治理念是怎样的?
- 朝廷权力中心及地方人民眼中的苏轼有何不同?
- 苏轼一生文学成就甚高,佳作令人津津乐道,这和他的性格、哲学信念可有关系?
- 苏轼仕途失意,但在逆境中政绩及巨作众多,他的故事,对我们在逆境中自处有何启示?
宋代最大文字狱:乌台诗案
是宋代最大、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字狱。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其诗文涉嫌谤讪朝政而被关进乌台四个月。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之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由于苏轼的诗歌确曾讥讽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他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该处遍植栢树,树上又常有乌鸦栖息筑巢,故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本栏逢周一刊登,由教育评议会邀请资深中小学老师及校长撰稿,以趣味手法,透过中国朝代的重要事件、史地、器物及人物,甚至朝代人物之超越时空故事,引发读者对历史的认识及兴趣。
文:元朗公立中学校友会邓兆棠中学校长潘咏仪
延伸阅读: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