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星岛教室
2024-09-23 12:02
北宋「靖康之变」一事,古今文学作品皆有提及。古有岳飞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近代则有金庸名作《射雕英雄传》,其中第一回〈风雪惊变〉便讲述主角郭靖、杨康名字的由来:「丘处机微一沉吟,说道:『郭大哥的孩子就叫郭靖,杨二哥的孩子叫作杨康,不论男女,都可用这两个名字。』郭啸天道:『好,道长的意思是叫他们不忘靖康之耻、要记得二帝被虏之辱。』」到底何谓「靖康之变」?又何以称之为「耻」?下文将一探究竟。
「靖康之变」背景
「靖康之变」又名「靖康之难」、「靖康之耻」,是北宋晚期的一宗事变。北宋晚期,宋徽宗安于逸乐、疏于朝政,导致国力积弱。此时,东北由女真族所建立的金国迅速崛起,不断扩张势力。徽宗好大喜功,欲联同金国兴师伐辽,意图收复辽国土地。两国结盟,结果北宋因国力衰弱不敌辽国。与此同时,金国军力强大,攻下辽国燕云数州,北宋须奉上代役钱,才赎回土地。其中,《靖康稗史笺证》亦有记载此事:
「五年癸卯,金使李靖来索六州租税及岁币,仍使良嗣同往,许岁币四十万,燕京代税一百万缗。」
北宋的衰败,金国一一目睹,遂举兵南侵,肆意掠地,向首都开封步步进逼。徽宗眼见宋国大势已去,便封太子为帝,是为钦宗,自己则意欲南逃。钦宗即位后,开初仍能抵抗敌军,金兵只好班师而回。此时钦宗以为危机已除,便迎回徽宗,更改年号为「靖康」。不过金国后来再度挥兵南攻,钦宗不断弃战、求和,最终开封被攻陷,金人更于靖康二年废掉徽、钦二宗,北宋灭亡,而后人称此事为「靖康之变」。
何以为「耻」?
改朝换代于古代乃是平常事,北宋当时的积弱、衰败,最终导致灭亡的结局本是无可厚非,但为何这宗事故会升级成耻辱?当中为何而耻?又被谁所辱呢?这要从金国攻入开封后说起。
北宋灭亡后,金国掠夺开封一切珍贵物品,更将宫中多人包括两帝押回金国首都,当中有人沦为奴婢,有人受尽金人凌辱,过的绝对是非人的生活。至于本为帝王的徽宗及钦宗情况更为惨淡,不但双双被金人赐予极为侮辱的封号——「昏德公」及「重昏侯」,更遭施行牵羊礼,《靖康稗史笺证》便有以下记载:
「黎明,虏兵数千汹汹入逼至庙,肉袒于庙门外。二帝、二后但去袍服,馀均袒裼,披羊裘及腰,絷毡条于手。二帝引入幔殿,行牵羊礼。」
所谓「牵羊礼」是金国的「献俘礼」,而当中献祭的「羊」是指二帝、家眷及其他俘虏。在献祭中,两帝及其后穿衣披羊裘,而其他人则不论男女上身袒露披羊裘,众人双手被绑,由金人牵着到金人的祖庙祭祀,此不但对曾身为帝王的俘虏极其侮辱,更是对整个民族的嘲弄。宋官宇文虚中亦曾于〈上乌林天使三首.其三〉提过两帝作羊进行献俘礼一事:
「当时初结两朝欢,曾见军前捧血盘。本为万年依荫厚,那知一日遽盟寒。羊牵已作俘囚献,鱼漏终期网罟宽。幸有故人知底蕴,下臣获考敢谋安。」
宇文氏在诗中便道出二帝「羊牵已作俘囚献」的惨况,可见此事对当时文人可谓刻骨铭心,更触动当代文人因国恨而创作不少经典。
文人的家国情思
面对「靖康之耻」、家国破碎之痛,宋代很多文人所流露的情感比宇文虚中更为强烈,原因无他,全因爱国的情怀以及对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往的宋词多着重个人心灵,较少写家国之事。但「靖康之变」一事过后,文人对国家的使命感及责任感纷纷流露于作品中,以岳飞〈满江红〉为例: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在词中,岳飞表达出他报效国家的心志,「餐胡虏肉」、「饮匈奴血」更尽显对金人的痛恨,对「靖康之耻」的深仇大恨仍未忘却,那种切肤之痛充分表现出其民族之情。
再以李清照为例,她的作品充满对国家苦难、百姓飘零的伤感,其中她于〈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便写出: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词中的「北人」是指当时北方飘零的人们,他们在「伤心枕上」未能入眠,原因在于一个「惯」字,不「惯」南方的环境,不「惯」南方的生活,更是不「惯」国家面目全非,词中道出了当时南渡之人的乡愁。面对苦难,爱国思潮涌现,文人担当着民族感情的承载者,历史事件的记录者,一字一句,时而激愤,时而悲凉,深深展露对国家的情怀。
了解历史事件并非只在于掌握事件本身的来龙去脉。赏析文学作品甚至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不但可窥见当时人民或后人对历史事件有何观感,更可知悉事件对当时或后世有何影响。藉着蒐集这些碎片,我们便能逐一拼凑出历史事件的完整面貌。
礼仪文化:献俘礼
是中国历史上的礼文化现象,指战争结束后,胜利方将战俘和战利品献给祖先和上级的活动。
历史思与行
- 你认为「靖康之变」的发生主要归因于哪些历史背景和原因?
- 为甚么「靖康之变」会被后人视为「耻」?你认为这种耻辱感来自哪些事件和行为?这些事件对当时的社会和文化又产生甚么影响?
- 宋代文人对「靖康之耻」的反应,如何反映他们的家国情怀?
- 文学作品如岳飞的〈满江红〉和李清照的词作,在记录和反思「靖康之变」中起到了甚么作用?这些作品又如何影响后世对这事件的认识和解读?
- 「靖康之变」对宋代及后世的文化和民族意识有何影响?你认为这事件如何改变当时和后来的文人对国家和身份的看法?
本栏逢周一刊登,由教育评议会邀请资深中小学老师及校长撰稿,以趣味手法,透过中国朝代的重要事件、史地、器物及人物,甚至朝代人物之超越时空故事,引发读者对历史的认识及兴趣。
文:中华基督教会基新中学中国语文科科主任黄星潮
延伸阅读:
点解成日俾蚊针? 解构蚊子吸血原因 附7个防蚊贴士|星岛教室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