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点评|苏联上世纪输掉半导体,今天俄罗斯反而受惠?

2022-04-15 10:15

美苏两国二战后进行激烈的科技竞赛,结果苏联因一个错误决定而输掉全局;当半世纪过去之后,美国反而难以封杀俄罗斯的科技经济发展。

美国因为俄乌军事冲突下令对俄罗斯施以全面制裁,并警告中国不得向俄罗斯提供当导体芯片技术产品,否则会加重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据行内表示,美国实在反应过度,俄罗斯对芯片的需求不如中国的殷切,对美国半导体技术无太大交集,更谈不上什么「卡脖子」的问题。这是一个错中错,却又因错得对的曲折故事。

苏联与美国在科技方面恶斗多年,当时除了原子弹、人造卫星、太空计划之外,两个超级大国在电子计算机(电脑)领域,更加是斗得你死我活,大家都不能有失,事关所有科学技术离不开计算能力、数据储存、信息处理的能力之上,电脑是一场国运的较量。最初之时,美苏都以电子管电脑为研发中心。1946年,美国第一台电脑ENIAC诞生。1950,苏联第一台电脑МESM投入使用。不过,自此之后,苏联与美国分分道扬镳,走出截然不同的的技术路线,主要是基于军事的考虑。

电子管电脑有几个问题:体积大、运行不稳定、极其耗电。美国的ENIAC用了1.8万个电子管,重达30吨,占地150平方尺,每分钟执行5000次运算,但使用了200匹马力。苏联的MESM只用6000个电子管,每分钟约3000次运算,算力稍弱一些,但耐用和省电有优势。于是,两国都采取同一策略目标,就是提高算力、缩小体积、增强稳定性和节省电力。

60年代初,两国先后研制出体积更小、耗电更少的电晶体电脑。但苏联却选择继续研发电子管,希望电子管达到微型化。据说,苏联官方认为电子管的抗干扰能力强,用在军工产品上更成熟可靠。而美国科技公司在市场机制下选择了体积更小、耗电更少,适合民用的电晶体路线。美国后来在电晶体基础上继续发展出半导体工业,并提出摩尔定律——电晶体的体积不断缩小,电路规模不断增加,功能也在倍升。

苏联的电子管小型化找不到出路,苏联以至俄罗斯的半导体技术与美国至少相差20年,不过,这无碍军工企业产品的发展,因为用于导弹、无人机、隐身战机、雷达、军舰等设施之上,无需要像智能手机的讲究,至于消费电子产品,今天的俄罗斯依赖进口就够了,例如韩国的工星、中国的小米,供应主要的手机和家电。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WSTS)显示,俄罗斯每年的半导体采购量占比不到全球的0.1%。

说来讽刺的是美国,由于美国半导体技术主导了世界市场,可是百密一疏的是美国半导体依靠的原材料不是自给自足,很大程度上从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例如半导体制造业大量需求氖气、氪气、氙气等稀有气体,钯、镍等金属,目前因俄乌冲突而短缺,全球价格飙涨,美国的电子产品固然受打击,最紧要系美国制造业引擎——汽车业面临新一波的芯片短缺压力。

当然,俄罗斯面对的压力目前远比美国为沈重,但俄罗斯本身拥有一定的条件,正如普京所言,俄罗斯是世上可以对美国说不的国家。

深蓝

原文刊于《巴士的报》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