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陈帆:多式联运巩固港航运优势
2021-09-16 04:30
(星岛日报报道)十四五规划之下,中央期望本港未来进一步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运房局局长陈帆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虽然本港货柜码头吞吐量下降,排名一度跌至全球第九,但本港优势胜在可以付运的网络「够多够阔」,而在多式联运之下,可借助机场网络的优势,付运至世界不同各地。他称,机场内的客运中转中心,内地让客人在当地办理登机手续,坐船或穿梭巴来港,再前往其他区份,现时有十九个点,未来将有三十个点,覆盖整个大湾区七千万人口,「香港变成一个集水区,集合不同人士来港」。他又表示,本港具备发展航运中心的另一条件,是健全的金融制度,近年就开始有不少船只或飞机租赁服务的生意。
《十四五规划纲要》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运房局局长陈帆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指出,本港位处中国的南方位置,陆路运输仅连接中国内地,「但海同空天大地大」,当中本港每年有九成货物均由水路来港,故可见水路运输在本港发挥的作用相当大。
本港货柜码头吞吐量曾多年位居全球榜首,但近年逐步下降至第九位,令业界关注本港的货运量是否可以重返昔日高位,以及扮演国际航运中心的角色。不过,陈帆直言:「全球第九都好叻!」他引述数据指,近年在本港各个货柜码头,每年累计的吞吐量约一千八百万个标准货柜,虽然排名一度跌至全球第九,但比较十年前的二千四百万个标准货柜,两组数字同样处于高水平。
他亦强调,与十年前比较,邻近本港的盐田港及广州港,货物吞吐量亦持续上升,可见整体来说,区内的货运需求正持续上升,而香港的货柜码头亦扮演重要角色「全球第九,你说没有用?还有,全球十大港口,有七个是在国家内。因为你站在巨人旁边,你觉得你矮小。」
陈帆认为,香港本身没有生产基地,因应与中国内地的合作,两者优势随即相配合。他举例指,本港拥有科研技术的优势,而内地则提供生产的地方,及后进一步进行销售,故整条生产链随即成型;同时本港的货柜码头亦能发挥中转港的角色,在货物运来香港后,进行相关整理工作,然后再转口外地,发挥航运中心的功能。
他表示,本港货柜码头的优势在于付运的网络「够多够阔」,而在多式联运之下,更可借助机场网络的优势,付运至世界不同各地。他解释:「货物可以好单纯透过飞机来港,香港再转海外,或者货船来香港,然后再飞往海外。」
陈帆称,透过多式联运,可将香港与澳门及其他大湾区城市结合,区内基建服务的人口,随即由七百万人增加至七千多万人。他以机场内的客运中转中心为例,内地让客人在当地办理登机手续,随即可坐船或穿梭巴来港,再前往其他区份,现时有十九个点,未来将有三十个点,覆盖整个大湾区七千万人口,「香港随即变成如同一个集水区,集合不同人士来港。」
本港具备发展航运中心的另一条件,是健全的金融制度,近年开始就有不少船只或飞机租赁服务的生意。他解释,传统的做法是,航运公司需要自行买船藉此赚取利润,惟成本往往数以亿计,涉及投资风险相当高;惟现时有部分财务机构会为相关船公司购入货船,然后再由船公司租入相关货船,签约时说明清楚租金及租用年期等。他称,有关方法将可减低船公司或航空公司的前期成本;而财务机构需要购入船只或飞机,然后每月收租,概念相当于把金钱借出,然后每月收取还款。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