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人物志|卸任在即情难舍 力拼20载筑维港梦 吴永顺「还海滨于民」

2024-06-27 08:30

海滨事务委员会主席吴永顺卸任在即,坦言不舍,盼以建筑师身份延续「维港梦」。
海滨事务委员会主席吴永顺卸任在即,坦言不舍,盼以建筑师身份延续「维港梦」。

维港是香港的标志,多年来一直面对发展和保育的争议,海滨事务委员会站在分水岭,以「愿景带动」的方式,把维港建设为全民共享的宝藏。委员会主席吴永顺自2018年起肩负重任,任内强调「先驳通、再优化」,尝试开放式管治、建设没有栏杆的防波堤等,革新海滨设计;至近年维港两岸多个主题区相继落成,赢尽掌声,更落实兴建东区走廊桥底行人板道,致力还海滨于民。6年任期届满,卸任在即,他坦言不舍,盼以建筑师身份延续「维港梦」,带动愿景成真。 

东岸公园内有拼凑出「维多利亚港」字样的艺术装置。
东岸公园内有拼凑出「维多利亚港」字样的艺术装置。

天气炽热,阳光洒落在维港上,波光粼粼。吴永顺(Vincent)踏进与海港相邻的东岸公园,放眼一望,全港首个维港内对外开放的防坡堤、以窗户为设计概念的户外设置、拼凑出「维多利亚港」字样的艺术装置等,一砖一瓦都是他和海滨事务委员会的匠心之作。他回想6年实务,艰苦过后取得成功,格外甘甜。

先驳通再优化 开放式管治

「最难忘的全是弄得我『身水身汗』的项目。」他指,卑路乍湾海滨长廊作为「试验场」,使海滨共享空间的概念萌芽。他连珠炮发地说出卑路乍湾的破格之处,「先驳通再优化、期间限定装置、可移动设施,甚至被诟病为『无王管』的管理模式⋯⋯但我们在疫情期间迅速应变,加设桌椅让市民work from harbour(在海滨工作),回应社会诉求之馀,非传统管理下产生的挑战都迎刃而解。」及后团队再把共享概念推展至另外5个海滨场地,形成今日维港两岸百花齐放的景象。他直言,2028年驳通海滨34公里海岸线的目标,超额完成指日可待。

Vincent任内另一「伟绩」,是湾仔水上运动及康乐主题区内,全长约90米的「海岸堤阶」,不设栏杆的大胆建设,未落成前意见好坏参半,一旦发生意外责任谁属的讨论,令项目裹足不前。他指,「还海滨于民」的困局众所周知,政府高层也明了眼前是一个解不开的绳结,但凭空想像规划有多大风险,只会越想越惊,最终计划都不能「落地」,倘若「落地」后再思考,整件事就更加实在,「全都是经历,每一件事都要跳出可能有争议的框架。」最终,「海岸堤阶」成功拉近公众和水体的距离,安全隐忧也平安瓦解。

吴永顺任内落实在湾仔水上运动及康乐主题区内,开放全长约90米的「海岸堤阶」。
吴永顺任内落实在湾仔水上运动及康乐主题区内,开放全长约90米的「海岸堤阶」。
吴永顺任内落实在湾仔水上运动及康乐主题区内,开放全长约90米的「海岸堤阶」。
吴永顺任内落实在湾仔水上运动及康乐主题区内,开放全长约90米的「海岸堤阶」。

迎难而上 四两拨千斤

20年前,铜锣湾、湾仔及启德一带有多个具争议性的填海项目,「保护海港协会」向政府提出诉讼,反对继续大规模填海,成为全港热话,最终《保护海港条例》出台。及后,Vincent代表建筑师学会参与「共建维港委员会」,正式有职务与海港挂鈎。他指,当年港府已希望打造出交通畅达、可持续发展且具吸引力的海滨,要把文字和概念实践,才知道是否符合愿景。他形容,该些海滨设计或许在建筑师眼中不是「好劲、好爆」,但看到许多家长带小孩到场玩乐,充满欢笑声,已满足了大家心中所想。

过去6年不断迎难而上,Vincent形容,要「四两拨千斤」,用相对轻巧的方法解决难题。他指,许多人觉得改变等同取代,反动力会更大,要扭转大众想法,便要从「尝试」开始,让更多人参与,了解方案的可行性,「在社会接受的情况下,一步一步跳出框架,令大家共同感受成果带来的满足感。」

一直把海滨挂在口边,吴永顺指,在职务以外早已跟海港结缘,「一个人的成长,每一件事都会带动下一件事,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儿时居于铜锣湾,与海滨为邻,嫲嫲带他到海旁买鱼的画面历历在目,但往事只能回味,该处已成为油站并建成海底隧道。直至1994年,Vincent参加青年建筑师奖,在鲤鱼门海滨坐了一个下午,感受空间后画出一幅水彩画,「我觉得幅画好正!」他忆述,那时已经构思,要围绕鲤鱼门灯塔做一个表演粤剧的空间,设小广场和餐饮设施,并搭建小桥增加畅达性。30年过去,当年天马行空的构想没有成真,但每当在海滨规划的道路上感到犹豫,画作往往让他重拾对海滨规划的触觉。

1994年以水彩绘画鲤鱼门海滨,奠定了吴永顺在海滨规划上的基础。
1994年以水彩绘画鲤鱼门海滨,奠定了吴永顺在海滨规划上的基础。
吴永顺早在2004年参与「共建维港委员会」,再加入海滨事务委员会。
吴永顺早在2004年参与「共建维港委员会」,再加入海滨事务委员会。

期待东廊桥底板道落成

常说建筑是把梦想实践的工程,Vincent期待见证东区走廊桥底板道落成,「它解决了一个解决不到的问题。」他形容,把公路改造成休憩空间的做法「世界罕见」,届时犹如碌架床,上面行车,下面行人。据悉韩国有相类近的设计,他直言很希望香港项目可以抢先面世,「在维港旁边建行人板道,绝对是一大卖点。」他相信,不论在驳通、规划或开拓不同用途方面,海滨都具庞大的可塑性,日后采用开放管理模式,引入政府传统以外的管理机构,都会令维港更多采多姿,「这是我的梦想,也是全香港人的梦想,而要实践,就要靠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他强调,要「完梦」非靠一人之力,而是集百家之大成。

Vincent多次谦称自己是「路人甲」,抽离职务从市民的角度出发,感受海滨,「到底市民在海滨是笑是哭?哪些元素可以令他们开怀?」为香港海港力拼20载,卸任在即,他坦言不舍,直言面对的困难虽然抽象,但得到的满足感却无比实在,「建筑师的开心,源自落实愿景,把图纸变成现实;该种满足感不只是自己感受到,而是全世界都感受到。」他期盼,愿景终有一日能够达成,日后或以建筑师身份承接海滨工作,延续「维港梦」。

东岸公园项目以「窗户」为设计概念,把大小不一的窗框融入栏杆、户外装置及矮壆。
东岸公园项目以「窗户」为设计概念,把大小不一的窗框融入栏杆、户外装置及矮壆。

《保护海港条例》松绑 盼更利民享用海滨

发展局提出修订《保护海港条例》,建议符合14个指定类别和面积上限的「海港改善工程」,可申请豁免符合「凌驾性公众需要」的测试。吴永顺形容,修例解开了旧有的「紧箍咒」,盼更有利市民使用海滨。

现时不论填海工程规模大小,都必须证明该工程符合「凌驾性公众需要」测试,即有逼切及当前需要、没有合理的填海替代方案,以及填海工程范围不超越相关最低限度,才可推翻「不可填海推定」。吴永顺指,《保护海港条例》奠定了海滨事务委员会的基础,把维港150年来不断移动的海岸线固定下来,「条例的价值是保护维港,令我们真正开展『还海滨于民』的工作。」

是次修例,吴直言「有需要」,更是解开了一直以来的「紧箍咒」。他解释,在过去工作当中,了解到市民希望海滨有休憩空间和具畅达性,但《条例》规定填海工程必须通过「有凌驾性的公众需要」为准则的单一测试,「条例有局限性,海滨工程不是非做不可,变相过去都较难通过测试。」他指,在东区走廊桥底兴建行人板道的项目,花了许多时间举办3轮社区参与活动,才确立有凌驾性公众需要而获放行,「若然每个项目都劳师动众,最后结果就是甚么都做不到。」他乐见,修例后14类构建物、设施或装置或可申请豁免,包括海滨长廊和行人板道、单车径、船只停泊处及观景台等,都与连贯性有关,相信更便于市民使用海滨。

卑路乍湾海滨长廊作为「试验场」,使海滨共享空间的概念萌芽。
卑路乍湾海滨长廊作为「试验场」,使海滨共享空间的概念萌芽。

把图纸变成现实 永不放弃追梦

一年前,吴永顺告别每周在原稿纸上爬格子的日子,以「18年后的终极告别」为题,写下其专栏的最终章;阔别一年,他寄语一众读者不要放弃追梦。

「一定要保持梦想。」他形容,此话既「老土」又真实,如所有建筑都由一张图纸开始,要令构想成真必须踏入工地,但当刻才会知道自己「濑嘢」,明了有哪些实际问题需要拆解。他指,凡事要先愿意踏前一步,看清实况再想办法解决困难,而「图纸」即是梦想,亦是给予众人动力的起源,「不论做建筑、海滨,抑或人生,都会同样被梦想带动。」

从2005年的《一家之言》,到2013年的《城市Snap Shot》,吴永顺曾在本报执笔长达18年。当日「我手写我心」,到现时成为受访者,眼前才子灵机一动,再次为稿件起标题。他笑言,访问当日距离卸任刚好馀下10天,盼首尾呼应,参考人气日剧《迈向未来的倒数10秒》,起题为「迈向未来的最后10日」。

记者:仇凯瑭

摄影:苏正谦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