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退休长者重出江湖 调整心态减落差 再就业计划反应佳 多世代职场求共融

2024-09-05 08:00

「再就业津贴试行计划」反应热烈,有已退休长者「重出江湖」,到招聘会物色工作。
「再就业津贴试行计划」反应热烈,有已退休长者「重出江湖」,到招聘会物色工作。

港府7月中推出「再就业津贴试行计划」,1个月已吸引逾1.3万人报名,反应热烈。有劳工界人士指,新计划对准雇员有吸引力,更有已退休长者「重出江湖」,到招聘会物色工作。有为年轻长者配对工作的社企指,不少人都希望利用职业专长贡献社会,活出精彩的人生下半场。有学者指,现今是「多世代职场」,年龄不再跟职位挂鈎,但职场年龄歧视一直存在,除了年轻长者重投职场要调整心态,雇主和雇员都要思考,如何促进跨代从业员之间的沟通,企业也要多跟现有雇员沟通,及早部署,达至「有商有量」的退休规划。

劳工处推出「再就业津贴试行计划」,首月已吸引逾1.3万人报名。
劳工处推出「再就业津贴试行计划」,首月已吸引逾1.3万人报名。

为推动中高龄人士就业,劳工处于7月中推出「再就业津贴试行计划」,对象为可在香港合法受雇、连续3个月或以上没有从事任何获酬工作的40岁或以上人士,以增加他们重投工作的诱因。参加者连续完成6个月工作,可获发最高1万元津贴,而连续完成12个月工作,可再获最高1万元津贴,即每名参加者最高可获2万元再就业津贴。

推出1个月吸引逾1.3万人

处方曾预估计划可惠及6000人,但计划推出1个月,截至8月14日,已吸引逾1.3万人报名。劳工处回覆指,计划没有预设限额,欢迎所有合资格香港居民参加,增加本地劳动力供应,促进香港的经济发展;处方会密切监察计划的推行情况,如有需要会根据既定机制处理资源安排。

有劳工界人士指,「再就业计划」跟向雇主发放津贴的「中高龄就业计划」相辅相成。工联会职业训练及促进就业委员会主任陈邓源指,新计划对雇员有更大吸引力,「不再是单方面受惠,就更容易成就一件事。」港九劳工社团联会副主席谭金莲亦盼望,雇主和雇员更愿意互相协调和迁就,「大家都想取得津贴,不妨多尝试磨合工作编排及岗位。」

不过,各申请者要成功「保住饭碗」,才可获得再就业津贴。谭金莲指,许多年长工友前往培训中心查询,而他们也会先了解工作是否合适自己,薪金是否足以应付工作以外的日常开支等,不然就会转为找兼职工作。她指,过去有公司愿意配合中高龄求职者,把全职工作岗位转成兼职,对中高龄人士投入职场有帮助,「他们会有更大信心胜任工作。」

社企「乐活新中年」主要针对白领工作,为年轻长者提供职位配对、培训及活动。创办人杨铭贤估计,计划或会提升较难招聘人员的工种,例如清洁工、保安员等岗位的吸引力,但他对计划把年龄下限设于40岁有质疑,「计划想鼓励市民再就业,但正常40岁不用鼓励都要投身职场,为口奔驰;如果是富裕人家,又不会为1万元重投职场。」他笑言,已略有听闻部分不愁「无工做」的人短暂停工,休息3个月再重投职场,以符合条件取得津贴。

社企「乐活新中年」创办人杨铭贤指,不少退休长者想时间过得更有意义,利用职场技能贡献社会。
社企「乐活新中年」创办人杨铭贤指,不少退休长者想时间过得更有意义,利用职场技能贡献社会。

以兴趣寻工作 有意义过人生

根据政府统计处《2021年人口普查》,全港有逾430万名40岁或以上人士(不包括外籍家庭佣工),当中有约296万人介乎40岁至65岁。谭金莲指,中高龄人士再就业有两批人,一批仍然要工作谋生,另一批则较为「高端」,退休后再开展「人生下半场」,以兴趣为先寻找工作。杨铭贤亦言,基本上可以通过求职者年龄,推算到各人的求职心态,如年约50岁的中高龄人士,子女或尚未出社会,仍有经济负担,故多数会全职工作;60岁或以上年轻长者的心态明显不同,只是想时间过得更有意义,而职场技能又可「派上用场」,贡献社会。

他举例,有个案退休前担任人力资源管理,现时获配对至另一公司担任相近职位,只是由全职转为半职,每星期工作2至3天;有年轻长者是金管局前员工,退休后到社福机构做「导师」,教更年长的长者「理财素养」。他更分享,有中年人创业做老板,在北非引入椰枣等产品到港做公平贸易,亦有长者以自家研发的食用油配方,取得英国专利权。

然而,推动中高龄就业要解决不少问题,除了雇员再就业前作好心理上适应,更要消除职场上的年龄歧见。陈邓源指,不少中高龄人士重投职场,薪金上有调整外,更要学习新的工作技能。他举例,中年人退休前有多年工作经验,薪资水平较高,但重投职场就「从头开始」计算年资,「他们再就业的薪水或比退休前低50%至60%。」杨铭贤也说,社企为雇主配对潜在雇员时,都会考量后者的心态和适应力,如能否跟年轻同事相处,甚或自己独立完成工作;若然雇员心态上尚未准备好,即使配对成功,工作也不会长久。

杨形容,长者60多岁退休后,一半时间上班,一半时间做喜欢的事情、追寻兴趣,是团队最乐见的画面,而非生活因为退休而有急剧转变,故提醒普罗大众,踏入50岁也要及早规划人生下半场,不要只是埋首工作,不然突然「被退休」,只会束手无策。

香港大学秀圃老年研究中心总监楼玮群博士指,现今是「多世代职场」,年龄不再跟职位挂鈎。
香港大学秀圃老年研究中心总监楼玮群博士指,现今是「多世代职场」,年龄不再跟职位挂鈎。

年龄职位不挂鈎 促进跨代沟通

香港大学秀圃老年研究中心总监楼玮群博士指,传统职场上,公司老板年纪最大,中层员工是中年人,而底层员工则是最年轻,但现今是「多世代职场」,年龄不再跟职位挂鈎,「可能老板年轻创业,比员工更加后生!」她续说,职场年龄歧视一直存在,雇主和雇员都要思考,如何促进跨代从业员之间的沟通,如年长一辈喜欢面对面交谈,但年轻人倾向传送讯息表达意见,「中高龄人士要了解职场运作,再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做好本分、支援他人工作。」

她指,中高龄人士再就业前,可能已脱离职场一段时间,所以劳工处为他们简介工作,甚至雇主在面试时,都应该详细说明职位的工作量、职责、工作环境等,不然可能与预想有落差,如雇员知道工作内容,却不知雇主要求用某一电脑软件或方法去做,「见工时觉得简单的事情,入职后都变得复杂。」她补充,雇主要了解雇员的工作能力等背景,例如过去是因甚么原因退出职场,而面对劳动力紧张,企业也要思考是否仍要紧守60岁退休年龄的界线,多跟现有的年长雇员沟通,达至「有商有量」的退休规划。

许多年长工友会先了解薪金是否足以应付工作以外的日常开支等。
许多年长工友会先了解薪金是否足以应付工作以外的日常开支等。

高才专才盼找心仪工作 目标非为现金津贴

高才或专才来港后如3个月没有工作,亦符合资格申请「再就业津贴试行计划」,而内地社交平台「小红书」也有帖文介绍。有劳工界代表相信,高才或专才亦盼找到心仪工作,就算符合条件申领现金津贴,也非他们来港原意。

翻查资料,截至今年3月,过半数高才通计划人才及其配偶的年龄皆为40岁以上。上月立法会人力事务委员会讨论相关事宜,有议员质疑劳工处没有考虑让本地劳动力优先就业,高才或专才来港后如3个月没有工作,亦可申请。小红书上有帖文介绍,形容「再就业」津贴不是「白拿」,需要连续工作满6个月及12个月,才会得到政府发放的「年终奖金」;很多内地人35岁就被「下岗」,即被退下工作岗位,故计划消息一出,确实有人「蠢蠢欲动」想申请来港工作。有网民留言指,年届39岁11个月,便可辞职,「快快乐乐玩3个月再搵工。」 

港九劳工社团联会副主席谭金莲认为,现时尚未有数据显示有相关申请,但她相信,高才、专才来港的目标,都并非为了现金津贴,亦期望找到心仪工作。据她听闻,不少高才、专才都不想任职保险工作,但没有平台为他们配对到合适的工作,所以才当上保险从业员,属「权宜之计」,「只是工作上错配,再就业计划并非他们来港的目标。」

有意见认为,计划或令过去较难聘请到人手的工种更具吸引力。
有意见认为,计划或令过去较难聘请到人手的工种更具吸引力。

仿效星台职安健政策 延年长工友职涯

中高龄人士再就业,或会遇上不同程度的「职安健」挑战,如不能久坐和长期站立,搬运重物也倍感吃力。政府鼓励企业缔造年龄友善职场,而台湾及新加坡等地则更进一步,在政策层面作出应对,包括针对中高龄行业成立委员会、批出津贴予企业购买职安用品等,延长年长工友的职涯。

台湾在2015年发表《高龄社会白皮书》,提出4大愿景及11项行动策略,及后再推出「中高龄职务再设计服务计划」,辅助不同企业改善中高龄(45岁至65岁)及高龄劳工(65岁以上)职工的工作环境,并提升其工作效率;每名职工可以透过计划申请最高10万元台币的补助,以装设放大镜枱灯、护脊腰垫及减压滑鼠垫等职场友善工具。据了解,有印刷公司及工友利用津贴购入全电动拖板车,由「拉动」印刷品改为「推动」,以减少中高龄员工的肌肉劳损,该公司有6旬员工本来计划退休,于计划改善职场后多留任几年。

新加坡政府则针对雇用最多年长工人的7大行业,包括交通物流、清洁及保安等,拨款13亿成立「年长就职人士委员会」,以改善和提高高龄工友的职安健意识。截至2021年初,委员会的工作已令超过3.2万名年长工人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如每2名工人就有一位由高血压下降至正常水平。

记者:仇凯瑭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