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人物志|传统里寻新出路 陈煜光冀新血传承戏棚老技艺

2024-09-30 10:30

资深戏棚师傅陈煜光视盐田梓的临海竹亭为「奇迹」的心血之作。
资深戏棚师傅陈煜光视盐田梓的临海竹亭为「奇迹」的心血之作。

神功戏棚是本港独有的一道城市风景,家族五代人搭建戏棚的陈煜光见证行业兴衰。港人敬奉神明,他相信搭建神功戏棚的工作仍然不断,忧的是人手青黄不接。入行近半世纪,他坚守安全第一的戒律,皆因早年曾目睹戏棚塌陷事故,引以为鉴,其得意杰作蒲台岛上的悬崖戏棚正是安全典范。爱挑战的他,早前于西贡外岛盐田梓搭建清雅的临海竹亭,被他视为奇迹及难度最高的心血之作。由传统到传承,这位一代宗师说要多动脑筋,努力为老技艺找新出路,让新一代认识这门传统技艺,才能继续流传。 

陈师傅指,临海竹亭建于海堤,亦只能用竹建造,甚有难度。
陈师傅指,临海竹亭建于海堤,亦只能用竹建造,甚有难度。
陈师傅的两名儿子亦已接棒,成为第5代传人。
陈师傅的两名儿子亦已接棒,成为第5代传人。
多年前,陈师傅于北角海边重新扎作早年的泳棚装置。
多年前,陈师傅于北角海边重新扎作早年的泳棚装置。
陈师傅醉心以传统戏棚扎作技巧,融入新事物,如制成竹枝圣诞树。
陈师傅醉心以传统戏棚扎作技巧,融入新事物,如制成竹枝圣诞树。
陈师傅经常追看预测台风路径的应用程式,随时为已竣工的戏棚加固。
陈师傅经常追看预测台风路径的应用程式,随时为已竣工的戏棚加固。

陈煜光是家族第4代传人,其长子及次子已接掌家业,处理前线日常工作,他则于幕后策划统筹,又临场监工提意见,近日正忙于为元朗厦村11月举办的十年一度太平清醮筹备。红裤子出身的他,童年时随父亲到戏棚,看粤剧之馀,亦对扎作产生兴趣,小学二年级起协助搬竹、搭棚及扎篾仔,13岁正式入行,跟大伙干活。现年60多岁,他对搭建戏棚仍然一丝不苟,但自言活到一把年纪,希望挑战自己的技艺和创意,尝试新事物。

他所说的新事物,就是以传统竹棚扎作技巧,融入艺术装置,简单如竹枝圣诞树、戏棚游乐场,复杂的有M+「希克奖2019」展览中,由艺术家梁硕创作的作品《山顶里》,以及重现上世纪的北角泳棚装置,但他指最费心力的,还是数月前于西贡盐田梓搭建的临海竹亭。市面竹棚多是围绕建筑物而建,但戏棚则由无到有,搭棚师傅需迁就地形盖搭,一般以竹、杉作梁柱及框架,外盖锌铁片遮风挡雨,惟竹亭设计与神功戏棚截然不同,只能用竹建造,不能以杉巩固,绝对是「考牌」之作。

「临海竹亭完成是奇迹」

临海竹亭是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系「竹・地・人・和」计划中的项目,8月底一个周日,陈师傅获主办方邀请回到竹亭,观赏音乐表演。竹亭中空,烈日下阵阵海风吹来却不觉闷热,陈师傅第一时间检视竹亭结构,发现除了绑于竹枝的胶带,疑因海水咸气引致侵蚀外,整体结构良好才松一口气。陈师傅样貌严肃,「关目」尤其凌厉,实则健谈随和,他语重心长地说,「临海竹亭能够顺利完成,是一次奇迹。」

他忆述,当初接到建筑师的设计图,发现竹亭极具美感,惟于狭窄海堤上修建,不足以容纳原设计的40名观众,加上竹亭展览期介乎5月至8月的台风季节,更添安全考量,「思想挣扎良久,直至限期前一星期才应承。」其后建筑师同意扩大竹亭面积,为消除台风威胁,他于竹亭外围加设多条钢线,再绑于岸上大石固定支撑,惟施工遇上「红雨」及潮涨,被逼暂停。当日他乘船离开盐田梓,笑言幸好凭经验及心思解决建造竹亭的难题,满足感十足,但想起建造过程中的跌宕起伏,仍是惊心动魄。

陈师傅指,临海竹亭施工期间遇上「红雨」及潮涨,一度停工。
陈师傅指,临海竹亭施工期间遇上「红雨」及潮涨,一度停工。

高度重视安全缘于童年阴影

谈到搭建戏棚的老本行,他指除了功多艺熟、细心专注,结构安全才是第一戒条。他指,即使今年戏棚的场地跟去年一样,但每次扎作都有变数,他特别重视首天开工到场「睇位」,确保第一枝竹及第一条杉,是以庙宇或神坛前的中轴为中心开始盖搭,不容有失。晒得一身古铜色皮肤的陈师傅指,搭建戏棚是「好天晒、下雨淋」的工作,天气因素更左右大局,现时他经常查看追踪台风的应用程式,每当发现大雨降临或台风临近,定必巡视已竣工的戏棚,了解结构现况,是否需要额外加固。

对安全高度重视,陈师傅说缘于一次童年阴影。60年代,不少人加入搭建戏棚的行列,他指当年不少「师傅」手艺粗糙,童年时曾目睹有戏棚塌陷,虽然无人受伤,但认为有辱戏棚师傅的名声,暗自下定决心,若他日入行,绝不容许同类事故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亦说到做到,多年来坚持每早于动工前到场视察,看看进度,再构思即日工程可能遇到的情况,以作应变。上月中,他在上环中山纪念公园的盂兰节戏棚场地接受访问,便不时左顾右盼观察工程进展。

至于他的得意杰作,首推蒲台岛农历3月天后诞的悬崖戏棚,因该庙位处悬崖,神功戏棚需凌空搭建,他指早年该戏棚规模小又简陋,常被强风吹至摇摆,遇上大风雨更要前去加固。为提高安全度,他20多年前向蒲台岛值理会建议扩大戏棚,于底部搭建纵横交错的竹枝,增加支撑力,幸值理会成员开明采纳及沿用。去年疫后首次复办蒲台岛天后诞神功戏,他称因时间仓卒,未及召集所有人手便开工,连他在内的13位搭棚师傅,每天工作6小时,最后仅花12天便搭好戏棚,让神功戏如期上演,惟今年他未承接悬崖戏棚的工作,双方暂停合作。

蒲台岛天后诞的悬崖戏棚是陈师傅得意之作,他于崖下石滩增加竹枝,加强支撑力。
蒲台岛天后诞的悬崖戏棚是陈师傅得意之作,他于崖下石滩增加竹枝,加强支撑力。
环境局前局长黄锦星去年曾与建筑师学会成员参观蒲台岛的悬崖戏棚。
环境局前局长黄锦星去年曾与建筑师学会成员参观蒲台岛的悬崖戏棚。

仅12天搭建让神功戏上演

陈煜光生于大家庭,于13兄弟姊妹中排第5,与另外4名兄弟均投身家族搭棚工作,技巧熟练。他于21岁时与父亲闹翻外闯,从事其他行业,惟当路过见到神功戏棚,总会品评找错漏。其后陈爸爸患病,找他统领家业,他自言擅长统筹策应,加上仍深爱搭建戏棚工作,便决定回巢。

时间巨轮永不停下,戏棚搭建技艺虽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但戏棚行业青黄不接亦是事实,这位一代宗师苦思如何让传统传承,除盼有心人入行接棒,他亦抽空出席大小讲座及工作坊,「要为老技艺找新出路,让新一代认识接触,才可将传统技艺延续流传。」

陈师傅曾与老父闹翻外闯,最后回巢统领家业。
陈师傅曾与老父闹翻外闯,最后回巢统领家业。

戏棚世家出身 协助打理戏班培育新血

陈煜光师傅出身戏棚世家,与粤剧结下不解缘,童年时于「大老倌」眼底下成长。入行后,他改动戏棚设计,为六位台柱外的其他演员提供休息地方;现时他亦协助打理戏班,培育新血,以作传承。

陈师傅称,父亲经常带他到新界及离岛搭建戏棚,戏班开锣他亦成为座上客,得以近距离接触不同老倌,看他们演出,众人亦对这个佻皮小子疼惜有加。他记得,60年代时,已故「慈善伶王」新马师曾于古洞演出,当献唱首本名曲《万恶淫为首》,台下观众纷纷捐款,他便在台下陪着「祥哥」接停捐款。名旦白雪仙性格严肃,他在「仙姐」面前亦不敢造次,他称有次「仙姐」演出前摸着他的头说,「小朋友,你乖乖坐好看我的演出」,果然原本坐不定的童年煜光,便安静看完整晚演出。

陈师傅人缘极佳,图为他与名伶盖鸣晖合照。
陈师傅人缘极佳,图为他与名伶盖鸣晖合照。

改动设计供演员休息

戏棚是伶人及乐师等人员演出和工作的地方,亦是他们的另一个家。从小在戏棚长大,陈师傅留意到多数戏棚未有预留空间,给六位台柱以外的其他演员妆身及休息,90年代起他改动戏棚设计,并用竹和木板建成长枱作休息空间,幸获开明的剧团班主接纳采用,造福不少人。

戏棚搭建技艺与粤剧同列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但两者均面对时代变迁的考验。现时陈师傅亦协助打理剧团,安排新晋演员演出,扶掖后辈。经历粤剧黄金时代,看过不少殿堂级老倌的演出,他指时下新演员纵然经验技巧尚待磨练,但不少人对粤剧抱有热诚,苦在欠缺知名度及演出机会,盼市民和观众多支持,让新人一展抱负。

记者:关英杰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