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騙案飆至1.9萬宗

2022-05-31 00:00

視像對話及偽造內地執法人員證件,是假冒官員騙徒常用伎倆。
視像對話及偽造內地執法人員證件,是假冒官員騙徒常用伎倆。

(星島日報報道)本港近年騙案數字屢創新高,由一九年的約八千二百宗,增至去年一萬九千多宗,升幅超過一倍。警務處處長蕭澤頤表示,去年平均每半小時就發生一宗騙案,涉款達六十五億元,即平均每日有一千七百萬元被騙走。他形容「一不留神、一鋪清袋」,少至數十元的網購到上百萬元保證金,騙徒都不放過,故警方將舉辦大型防騙宣傳活動,加強「全城防騙」訊息。他又指,由於涉及假冒內地官員的騙案不絕,警方將邀請內地公安人員講解,強調內地執法人員不會在港執法,亦不會透過電話或社交媒體,要求市民轉帳或繳交保證金等。
涉款達65億  

電話騙案前年為一千一百九十三宗,較對上一年增加近八成五,去年雖稍微回落至一千一百四十宗,但涉及金額卻由約五億增至逾八億港元;當中過半個案更涉及假冒官員案,其中一名任職文員的受害人陳先生(化名)憶述,今年初接到自稱「互聯網公安署」人員來電,稱他在微信發布售賣新冠病毒假藥、洗黑錢,騙徒為增可信性,主動要求事主核實其虛構身分,又事先盜取受害人的個人資料。

陳按騙徒指示登入一個假冒內地司法網站,裏面顯示一張包含其姓名和相片的追緝令,甚至有加蓋印章。騙徒雖由始至終沒有要求他匯款,但要求他在手機下載一個「木馬程式」的流動應用程式,陳被盜取銀行帳戶和密碼,損失約二十萬港元。

警方反詐騙協調中心分析了騙徒常用的手法,大部分電話騙案的詐騙集團都以海外為基地,騙徒除假扮速遞公司、銀行或政府部門職員外,亦會利用疫情作為幌子,要求他們配合調查,包括用手機下載木馬程式,或到訪偽冒司法機構網站而盜取資料,受害人最終會被轉走所有存款。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