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派|人才培訓規劃與個人入行選擇

2023-06-14 00:00

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支持香港發展八大中心功能,同時在本屆特區政府第一份《施政報告》和第一份《財政預算案》中,亦對應國家的規劃,不僅制定相關的產業發展政策和項目,更明確提出針對性的各類職業培訓課程和應用學位課程。我絲毫不懷疑香港特區政府在教育投資上的毫不吝嗇,亦絲毫不擔心香港各類教育機構能夠提供足夠的各級專業培訓和教育。如果說,本地就業市場存在「有工無人做」的情況,同樣道理,本地教育狀況一樣存在「有書無人讀」的情況,即是說,其實有足夠的各級教育學額,而且選擇也愈來愈多,但真正入讀的人數卻未如理想。

造成這種現象,除了老生常談的出生率下降和移民因素造成學生人數下降之外,有一個好重要但往往被忽略了的因素,就是我們可以從宏觀來規劃人次需求和人次教育培訓,但從青年學生個人的微觀層面來講,未必願意配合宏觀的人才規劃,始終這是一個自由市場的社會,正如歌都有得唱:「莫道你在選擇人,人亦能選擇你。」講得坦白些,我們有八大產業的人才需求和培訓規劃,但不等於青年學生的職業人生規劃就自動向着這八大產業的人才行業自動對號入座,自動去參與進修培訓,自動去入行。所謂人才錯配,未必因為教育培訓課程的設置不符合各行各業的需要,更多是因為好多青年人根本不想入行。
生涯規劃工作需加強

撇除少數有躺平想法的青年人,青年人對於入行尤其職業培訓裹足不前的原因,主要是兩個:一是「工字不出頭」的傳統觀念作祟,二是對於各行業發展前景了解不足,也就是說,生涯規劃的工作仍然需要進一步加強。因此:

第一,進一步強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共創明teen」計畫的價值,正正在於幫助劏房學生拓闊視野。幫助基層青年學生,開拓他們的事業職業眼光,突破其自身家庭在職業輔導方面的局限性,所以特區政府應該進一步擴大計畫規模。

第二,吸引內地和海外人才,對本地青年起到良性競爭的刺激作用,即是管理學所講的「鯰魚效應」。擴大本港自資院校包括學士學位、副學位課程對內地和海外的招生比例,打破目前10%的招生限制,容許自資院校錄取更多內地和海外的自資學費的學生來香港接受各類專業培訓,用內地和海外的自資學生來補充香港各級專業人才的不足,讓香港教育真正走向區域教育樞紐的地位,同時也透過非本地學生的良性競爭,用內地的說法,就是「倒逼」香港的教育和學生提升。

第三,認真推廣STEAM教育的課程化,從立法會研究部在本年4月提供的研究報告顯示,其實香港、南韓和新加坡在STEAM教育水平方面,都是叮噹馬頭,但顯然南韓和新加坡在這方面更加進取。未來各行業的發展,勢必愈來愈科技化,創新科技化,創新科技必然成為與中英文一樣重要的第三語言和基礎學科。學好創新科技,不愁在不同行業之間華麗轉身,增加了職業發展的多元選擇空間,自然更貼近當今青年人的「斜槓slash」職業人生價值觀,更容易吸引更多人入行!
鄧飛
中學校長
立法會議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