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巴經營陷困境 港府出手空間有限

2024-02-23 00:00

經濟疲弱,連帶小巴牌價也大跌,近日盛傳多名小巴車主遭銀行提前追回貸款(call loan),旗下被抵押的紅色小巴遭拖走。業界提出政府出手打救的訴求,以免未來因淪為負資產而被拖走的小巴數目將大幅增加,事件折射紅色小巴經營日益困難,營運成本持續增加,客源不斷減少,政府可做的空間非常有限,相信鼓勵紅色小巴轉型為綠色專線小巴,爭取更大生存空間。
港鐵搶走客源經營成本上漲

據悉,由去年底至今,至少有50輛紅色小巴因斷供而被銀行拖走,使銀行Call loan傳聞甚囂塵上。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其後發聲明,強調銀行沒有call loan,只是有部分車主因未能償還貸款,選擇斷供。不過,商會強調疫後通關復常,小巴生意並無改善,若情況持續,未來仍有超過100輛小巴被拖走,促請政府出手協助業界。

淪為負資產的小巴車主,大多是在約300萬至400萬元價位透過銀行貸款買入小巴牌,在疫情期間金管局推出「預先批核還息不還本」計劃,車主每月平均還1萬多元利息。然而有關計劃業已完結,車主須正常供款3萬多元,假如小巴牌價上升,車主自然認為問題不大,可是小巴牌價卻持續下跌,由2011年高峰期的800萬元,跌至2019年的300萬元,再進一步跌至現時70萬元,已資不抵債,加上收入不能負擔供車費用,才決定壯士斷臂,選擇斷供。

小巴牌價拾級而下,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皆因小巴經營日益困難,尤其是港鐵鐵路網絡不斷擴大,蠶食小巴客源。小巴的定位是輔助市民前往港鐵及巴士無法前往的目的地,但隨着港島西支線、南港島線和沙中線相繼開通後,市民毋須額外轉車亦能直達目的地,令小巴乘客量大跌。港鐵支線也蠶食了部分巴士客源,但巴士公司通過路線重組,覆蓋到原來的小巴線,搶走小巴僅餘的部分客源,令情況雪上加霜。市民對乘搭小巴的需求減少,也令小巴牌照買賣及牌價受到打擊。

本來小巴還可靠夜更支撐,因港鐵收車後,主要靠小巴和的士作為主要交通工具,可是新冠疫情改變了市民生活習慣,減少夜晚外出消遣,疫後即使港府推出夜繽紛活動,情況未有顯著改善,通宵夜生活大減,令小巴業依然未見曙光。

三隧分流實施分段收費,小巴過海隧道費大幅增至50元,可謂成為壓垮駱駝最後一根稻草,因過往行駛紅隧的紅色小巴隧道費開支大增4倍,令經營成本大漲,小巴營辦商只能隨即加價,將費用轉嫁給乘客,加幅最多高達43%,導致乘客轉乘其他交通工具,過海小巴乘客量大跌20%至50%不等。

業界要求政府出手打救,但政府可做的空間不多,因對港鐵傾斜是既定的交通政策大方向,而未來主要運輸基建發展布局是「三鐵三路」方案和在北部都會區東面增建「兩鐵一路」,均是以鐵路為主軸,而新市鎮政策一向禁止紅色小巴駛進,令紅色小巴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最可行的方法是趁檢視三隧分流措施時,考慮將過海小巴的隧道費減半,與的士隧道費看齊,以紓解小巴的經營成本。
宜推「紅轉綠」優惠增生存空間

此外,運輸署提供一些政策優惠,例如讓紅色小巴營辦商在「紅轉綠」時,競投原有路線經營權可獲優先權,或直接「紅轉綠」,先簽一定年期後,再拿出來公開投標,幫助業界轉型,並積累營運經驗,有助日後競投新市鎮的綠色專線小巴新路線,以爭取更大生存空間。

政府在政策上對港鐵傾斜是無可厚非,因一列列車可載客2,500人,是其他交通工具無法比肩,但港鐵一旦發生嚴重事故,卻可讓全港交通癱瘓,市民當然希望有平衡而多元化的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有更多選擇。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